【摘 要】
:
对重钢3号高炉(2500m3)不改全焦冶炼长期休复风操作及炉况恢复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休风前高炉炉况,休风料的设计,休风后的管理,复风后炉况的恢复及操作经验总结等情况.通过精心准备及管理,高炉在长期休风60小时后复风不到12小时即恢复正常生产.对进行中低钒钛矿冶炼的高炉,长期休风前必须进行退钒钛矿配比,降低渣铁含钛量,有条件的高炉可改普通矿冶炼,本次休风前1个冶炼周期退钒钛球配比至2%,为复风后渣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重钢3号高炉(2500m3)不改全焦冶炼长期休复风操作及炉况恢复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休风前高炉炉况,休风料的设计,休风后的管理,复风后炉况的恢复及操作经验总结等情况.通过精心准备及管理,高炉在长期休风60小时后复风不到12小时即恢复正常生产.
对进行中低钒钛矿冶炼的高炉,长期休风前必须进行退钒钛矿配比,降低渣铁含钛量,有条件的高炉可改普通矿冶炼,本次休风前1个冶炼周期退钒钛球配比至2%,为复风后渣铁顺利排放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次休风共计加净焦80吨,复风后炉缸热量不足,第一炉铁在净焦过后炉温没有明显回升,表明净焦加入量不够,其中休风前两天高炉综合焦比偏低,未适当提高操作炉温,延缓了炉况恢复进程,在今后的同时长的休风中第二段净焦量应适当提高,为前期加风快速恢复炉况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长期休风后高炉热损失较大,炉缸内冷态渣铁急需大量热量,高炉需尽量使用高风温送风,本次复风采用关混风大闸用尽风温操作,送风温度达1040℃,随着炉内风量恢复及换炉频率的提高,5小时后风温用至1200℃,对提高炉缸显热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风及捅风口要在一定的炉温基础上,结合实际炉况和炉外渣铁排放进行,以标准风速为依据,风量与风口面积相对应,切不可冒然捅风口加风造成炉凉事故。
长期休风后复风炉外渣铁排放是影响炉况恢复进程的关键,第一炉铁水往往硅高物理热低、流动性差,选择炉缸内铁水生成量150吨并用大钻头开铁口,可及时排出炉内冷态渣铁;同时,铁水物理热差时不可双铁口交替放铁,在铁水温度大于1470℃以上可选择交替放铁。
从本次复风后的第一炉渣铁成分来看,铁水[S]0.025%,炉渣二元碱度1.18,表明炉渣碱度还有下调空间,在保证生铁质量的情况下维持较低的炉渣碱度对改善炉渣流动性是有利的。
其他文献
高炉烘炉存在许多影响高炉长寿的问题,诱发炉缸不定型耐材产生气隙,成为炉缸长寿的“短板”.热风炉烘炉、烧炉、保温过程中普遍存在温度场失衡的情况,影响热风炉寿命及高风温.提出了改善高炉、热风炉烘炉效果的建议:热风烘高炉要改善铁口区域的烘烤效果,并提高炉缸外围耐材的温度明火烘高炉时必须改善炉缸下部的温度分布状况,加强炉底的对流传热,避免烟气冷凝水对于炉底的危害。热风炉烘炉、烧炉、保温过程中要注重温度场的
中国是世界钢铁大国,不能成为强国.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和世界先进比较还落后.实在内心感到很不光彩,很不舒服.通过1978年至今的几十年的炉型研究特别是实践,彻底改变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不合理设计参数.高炉能够顺行,高产,燃料比低.大言不愧地告诉同行中国高炉不但能成为世界先进,而且很有超过世界先进的可能.现在中国高炉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为主。设备、工艺都不是主要。比如大风机、风压低、高炉利
高炉内部复杂恶劣的环境使得料面信息难以直接检测,面临高温粉尘振动强气流冲击的特殊限制,研制了新的基于机械往复摆动的工业雷达高炉料面测量系统,提出了适应于高炉料面回波检测的拟恒虚警门限检测方法,结合能量中心法及三次样条插值,得出了一种计算高炉料面径向料形曲线的有效算法,综合3D成像技术,实现了沿高炉料面径向料形的实时测量与可视化.围绕某钢铁公司1780m3高炉的典型应用,首次实现了工业雷达测量,数据
本文介绍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利用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实现零距离监控、无障碍操作、精细化管理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由数据中心、数据采集系统、服务器端应用软件、客户端应用软件以及维护系统软件组成。包含生产数据以及管理数据、文件在内所有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中。数据采集系统负责从自动化生产线采集和传输生产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和转换。服务器应用软件自动生成、处理各种报表,
详细介绍了从取样准备到数据处理的矿石高温熔滴性能实验过程和步骤,以及实验过程出现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测定的数据对高炉的炉况有重要影响,对降低高炉焦比、燃料比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表明,滴落温度与焦比、燃料比、透气性、生铁含[Si]某时期内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使用滴落温度高的炉料时,控制好其他参数可以适当降低生铁含[Si],降低焦比和燃料比。在柳钢生产条件下,矿石熔滴温度区间在150℃以内
为适应高炉大型化,长寿命,高效化,低能耗发展要求,通达耐火在原有塑性相结合刚玉砖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有机结合剂和增加碳化硅含量,形成塑性相,炭复合结合新型陶瓷杯砖(TD-Ⅰ).新型陶瓷杯砖具有低气孔、高致密、适度的导热性能和良好的热震稳定性的特点,通过感应炉动态抗渣,抗铁试验模拟其在高炉中受到渣、铁的侵蚀状态,试验结果证明新型陶瓷杯砖的抗渣侵蚀性能及抗铁水冲刷性能要优于市场上同类产品,可适用于高炉大
本文介绍了炼铁烧结终点智能控制“BRP模糊控制器和TPR、BTP控制策略模型”的设计思路、控制模式、调整方式的研究及对杭钢2×105m2烧结机在稳定工况和节能减排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烧结终点涉及到的主要工艺参数有:各个风箱的废气温度、大烟道的总管废气温度、烧结机速度、圆辊布料器给料速度、分段式布料器闸门开度、料层厚度、主抽风机转速及风门开度、历史数据库等。
通过实践和摸索,依靠技术攻关和创新,不断更新操作理念,持续优化操作参数,从工艺技术运行管理上总结保持4号高炉稳定顺行的措施.提出保证高炉顺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协作。在高炉操作方面,以高炉稳定顺行为核心,强化高炉操作技术的提升和精益化的操作管理。大矿批、大角度装料制度,是高炉合理均匀布料、稳定煤气流、提高煤气利用、确保炉况顺行、改善生产技术指标的有效措施。加强筛网管理,减少粉末入炉,满足
太钢5号高炉投产9年来的生产过程可大概分为以下3个阶段:开炉投产1~3年探索大型高炉生产操作规律,并逐步强化;第3~6年稳定高产期;第6~9年受行业影响控产及护炉初期.5号高炉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实践,期间达到过月均煤比200kg/t,年均产量10900t/d的成功生产,并逐步建立大型高炉炉况稳定性的判定标准,总结定检休、送风操作控制要点,并提出5号高炉对原燃料质量,生产操作和组织管理的要求,为太钢
正常生产的高炉通常需要适当的冶炼强度以保证高炉的稳定顺行,并取得良好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关于高炉降低冶炼强度操作的报道不多,特别是长期低冶炼强度及其对高炉顺行的影响和操作上的应对办法.重钢炼铁厂正常生产时的冶炼强度控制在1.10-1.20t/m3·d之间,但在环保搬迁后的2010年1 至5月及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两次均进行过长达近半年的低强度冶炼(平均冶炼强度0.85t/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