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临床应用

来源 :第一届中国·嵩山骨科高峰论坛暨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6年骨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shi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的骨骼是动态变化的组织,每年大约有10%的骨骼被更新.骨转换即是破骨细胞不断清除旧骨、成骨细胞形成类骨质并进行矿化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耦联并发生在同一骨重建单位中.骨转换过程可以通过生化标志物的测定反映出来,间接显示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活性.过去的十年中,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也广泛应用于临床骨质疏松的跟踪治疗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中。传统的骨代谢标志物主要包括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羟脯氨酸、羟赖氨酸糖苷等,但都存在敏感性低、特异性差、容易受其他因素干扰等缺点.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骨代谢标志物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些更敏感、更特异的指标相继被发现,并逐渐应用于骨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1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9%.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有利于缓解症状,改善活动功能,促进骨小梁生长,且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其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理想方法.
目的:观察中医多途径治疗痰淤阻络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106例痰淤阻络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结果:106例患者中,临床痊愈30例,显效46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3%.结论:中医多途径治疗痰淤阻络型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是非手术疗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的:探讨转移旋股外侧动脉升支束中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转移旋股外侧动脉升支束中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6例(36髋),男22例,女14例;FicatⅠ期21例,FicatⅡ期12例,FicatⅢ期3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24月,平均13.4个月.采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8例患者术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观察口服丹郁骨康丸并配合火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我院13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以口服丹郁骨康丸并配合火针针刺.结果:经治疗9个月,治愈15例,占11.5%;显效39例,占30.0%;有效53例,占40.8%;无效23例,占17.7%.总有效率82.3%.结论:口服丹郁骨康丸配合火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特别是ARCOI期和Ⅱ期病
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其主要症状,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由疼痛引发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最后造成严重致残而跛行.股骨头坏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60岁最多,无性别差异.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针刀深入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无需切开皮肤和相关组织,避免了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取我科
目的:探讨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法:对9例Lichtman分期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坏死月骨摘除,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结果:术后随访4-18个月,平均13个月,腕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应用该法替代月骨支撑腕关节,是治疗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目的:评价采用后路截骨矫形减压植骨融合短节段骨水泥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5年5收治28例陈旧性骨质疏松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手术方式:脊柱后路截骨矫形减压植骨融合短节段骨水泥钉内固定.结果:短节段截骨矫形植骨融合骨水泥螺钉固定术出血量较少及手术时间短,COB角纠正率可;术后JOA评分:短节段固定融合明显优于长节段截骨矫形融合术能明显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动物实验研究骨松健骨方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临床观察: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质疏松科门诊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参与临床观察的肝肾阴虚血瘀证实验病例8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实验组50例,服用骨松健骨方,对照组30例,服用仙灵骨葆胶囊.观察治疗后两组病例骨密度的变化情况.2.动物实验:采用去势雌性大鼠作为骨质疏松模型,将其分为假手术组
骨质疏松对全膝关节置换最大危害在于围手术期及远期假体周围骨折.局限于骨关节炎患者通常不伴有骨质疏松的传统观念,国内临床对全膝关节置换前的骨质疏松情况缺乏了解.调查研究表明:骨质疏松防治的调查普及工作,对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是必要的、可行的.目的:分析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前骨质疏松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知网数据库1997-01/2016-07文献,检索词为"膝关节置换,骨质"
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包括骨质量和骨密度两个方面)下降、骨折风险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偿性骨骼系统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本病的发生率不断增长,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目前医学界已将治疗骨质疏松症性骨折与高脂血症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脑中风的治疗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2013-2016年,我院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