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次特大暴雨成因的诊断对比分析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每日4次再分析等资料,对发生在粤西地区的两次特大暴雨进行综合对比诊断分析,试图为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这两次特大暴雨均是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充分的水汽、较强的上升运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等有利的条件下产生的.暴雨落区和水汽通量散度负大值区、850hPaθse的高值区、θse等值线密集区、螺旋度大值区、垂直速度最大区中心的走向、落区基本一致,暴雨的强度和各物理量值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其他文献
在辽宁省人工增雨试验区(40.76°-43.3°N,121.91°-125.4°E)范围内选取沈阳、彰武、开原、本溪、营口5站,它们较均匀地分布在辽宁省人工增雨试验区内.降水资料年代选用1961-2008年5、6、7、8、9月人工增雨作业季节的日降水资料,从48年的降水资料中选出5-9各月中最大连续降水量作为基础,以5站的平均值作为增雨试验区的研究对象.本文采用一元线性趋势估计和小波变换对辽宁人工
利用北京、山西和河北三省飞机在环北京地区探测的积层混合云微物理结构特征资料,结合卫星等宏观观测,分析了环北京地区积层混合云系空间云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冷锋云系前部,云内部微物理参数空间分布不均匀,2700m以上较大,垂直方向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呈正相关关系,云滴粒子浓度在10-3~104cm-3,浓度最大值和最小值间差7个量级,大滴粒子浓度在10-6~101cm-3,差7个量级,降水粒子浓度在1
人工消(减)雨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延伸和扩展,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型的露天活动,如重(要)大节日庆典、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大型联欢会和文艺演出等.随着社会发展,有重大国内、国际影响的活动越来越多,对人工消云减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人工消云减雨作为一项公共气象服务正发挥着特殊的、巨大的社会效益.考虑云系移动、飞机性能等条件,分析了能满足无缝隙催化要求的"8"字型飞行航线设计方法,给出了"8"字型航
为了研究提前防雹技术,减轻冰雹灾害损失,采用效果检验方法中的对比方法,分析了2007年7月24日两块冰雹云,对雹云A作业一次,对雹云B作业四次,分析了防雹作业前后711雷达回波的平面、高度变化,结果显示五轮防雹作业后雷达图平面显示云团分散,高度显示云顶高度、45dBz高度均降低,这次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有效,提前识别冰雹云、集中作业是防雹成功的关键,为科学实施人工防雹作业提供了参考.
利用中国南海北部试验区(NESA)加密探空的平均水平风场、位温场和水汽场作为大尺度强迫项,采用可分辨云中尺度模式(WRFV2.2)模拟研究了1998年5月15日至6月11日南海季风试验区(SCSMEX)北部地区降水特征及冰相过程对云和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5月和6月分别出现两次强降水过程,云内冰相过程导致降水减弱,这主要是由于云内冰相过程导致向下短波辐射通量减小,海面感热通量和潜热通
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我国各地利用飞机、高炮、火箭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实施范围、使用工具、投入经费居世界第一.为了增强作业科学性,提高作业效果,识别适宜的催化对象是人工增雨关键技术之一.卫星作为常规的云探测工具,具有大范围、连续性、资料获取便利、多光谱的优势,利用极轨和静止卫星可见光和红外资料,通过反演和多光谱分析,可以从云厚、粒子大小、顶高的不同配置获得云系特征和降水过程的多种信息,结合增雨假定和
本文利用北京2005年6月25日08时的探空资料,通过改进的NCAR气块模式模拟了不同播撒浓度下,大尺度吸湿性粒子(2.5-10μm)对对流性暖云降水粒子生成及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撒浓度的增加,毛毛雨水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但对毛毛雨的生成起到了抑制作用,远小于没有播撒时所生成的毛毛雨水含量.对于大雨滴,吸湿性大粒子加速了它的生成,随着播撒浓度的增加,其出现的时间变化不大,但是转化速率明
为提高作业现场火箭人工增雨防雹的指挥能力和科技水平,开发了基于FTP技术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通过市局的服务器能够将作业指挥所需的内网(市局局域网)、外网(Inter网)各种气象资料及预警信息收集、压缩并上传到外网,外场作业人员可通过终端机随时调阅各种气象资料和指挥信息,包括间隔6分钟的雷达回波图像、间隔30分钟的卫星云图及廊坊市区域自动站实时降水量等,以增强作业指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减少作业的
本文主要对2009年的初雷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从3月5日的天气过程特点着手,从大型环流背景分析及对短时临近预报工具--雷达回波图的解释应用,得出以下结论:1、高低空一致的西南气流,给这次对流天气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汽补充;2、高空槽东移,冷空气南下配合低层切变的位置适中,整个系统的东移南压,为这次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天气系统;3、多普勒雷达资料在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此次的天气过程
本文利用2005~2008年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从中挑选出有冰雹实况的回波产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仅从回波强度、和高度来判断冰雹云则预报准确率较低,如果同时结合垂直液态含水量(VIL)、回波强核(≥60dbz)的垂直厚度及其持续体扫次数、回波特征等,会使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