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预处理对人体红细胞冻干保存效果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八届全国冷冻干燥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甘油对人体红细胞冷冻干燥保存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先用不同浓度的甘油对红细胞进行预处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柠檬酸钠、蔗糖等作为冻干保护剂对红细胞进行冻干,冻干样品复水后,用血球分析仪和光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预处理过程中甘油浓度对细胞回收率影响较小,在实验范围内,采用40﹪甘油进行处理后的红细胞回收率高于未用甘油处理的红细胞组,达到51.4﹪.
其他文献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宝钢近年来在炼钢、连铸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情况。主要涉及宝钢研究院自动化所等单位在复杂控制策略(模型)方面的工作,覆盖了多级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各层面,如基础自动控制、过程控制和生产计划等。
结合新余板坯动态轻压下连铸机设备和工艺的特点与要求,采用射钉法测量不同工艺条件下铸坯的凝固壳厚度,并将测量结果与国外热跟踪模型和北科大开发的板坯连铸二冷优化配水模型进行了综合验证。结果表明,在设备与喷淋状态保证的前提下,模型精度可以满足轻压下工艺过程控制的要求。
本文对前面得到的应力模型采用了有限元法进行求解,得到了方坯凝固过程中二冷段的应力应变分布。由于方坯是一个热弹塑性复杂问题,并且由于边界条件的复杂性和材料性能的非线性,要对应力应变进行直接求解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只能采用数值法求解。而有限元数值法是随着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力学的矩阵算法发展起来的,目前在结构力学的计算领域已或广泛成功,因此本文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应力模型的求解。
应用“射钉法”测试了攀钢2大方坯连铸典型钢种在工作拉速下凝固末端附近的凝固坯壳厚度,获得了凝固坯壳厚度、凝固末端位置与连铸拉速和冷却强度的关系,为优化连铸工艺,控制连铸坯凝固终点位置和制定合理的轻压下工艺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在介绍济钢第一炼钢厂3#铸机非正弦振动改造的基础理论、实践应用、使用效果和存在问题的同时,给出了非正弦振动的基本振动表达式和波型特点,并且对非正弦振动与正弦振动的优缺点做了对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非正弦振动形式提供了实践基础和方向。
铸坯与结晶器间良好稳定的润滑条件是保证铸坯表面质量和进一步提高拉速的前提,结晶器摩擦力是可描述二者问相互力学作用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宝钢板坯连铸试验平台,对瞬态结晶器摩擦力进行了检测实验研究。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摩擦力的周期变化行为,探讨了负滑脱时间等参数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拉速变化过程中相关参数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为开发热力联合检测的结晶器专家系统提供了实验基础与技术支持。
本文对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渣界面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拉速、水口出口角度及浸入深度、铸坯宽度和保护渣黏度对界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拉速下,增加水口浸入深度和向下的张角能有效抑制钢渣界面波动;熔渣黏度对钢渣界面形状几乎没有影响,而界面速度随熔渣黏度的增加而减小。
通过分析振动周期内弯月面初凝坯壳的受力,阐述了连铸板坯表面振痕形成过程,解释了关于振痕生成位置的"附加液体容积"模型。结果表明:弯月面初凝坯壳在钢水静压力、摩擦力和保护渣渣道压力作用下随凝固进程形成振痕,振痕生成位置主要取决于初凝坯壳固液混合区的固相分率。
本文解读1992年由日本提出的一种非正弦振动曲线,给出曲线表达式中系数的求解方法。从已知的测量数据及其系数来看,该曲线的加速度和其他类似的非正弦振动曲线的加速度相比是比较小的。由于是由多个正弦波的叠加而产生,该振动曲线具有任意阶导数,即速度、加速度、跃度全部光滑可导。
基于电磁搅拌技术的离心流动中间罐对分离夹杂物以满足高效连铸时对钢水清洁度的要求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本文对离心流动中间罐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冶金效果及工业应用效果分别进行了阐述,说明了离心流动中间罐对洁净钢水、提高铸坯及成品材表面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