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熔覆Cr3C2-Ni涂层的组织特征

来源 :2009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粉末化学镀法获得的Cr3C2-Ni复合粉末作为预置层,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钢板表面制备涂层;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特征及显微硬度;比较了激光工艺参数对涂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在2kW、扫描速度500 mm/min、光斑直径4mm时,获得的Cr3C2-Ni涂层最厚处有约250μm厚,由未完全熔化的Cr3C2粒子和新结晶的Cr7C3和Fecr0.29Ni0.16C0.06相组成,显微组织均匀致密,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硬度达到1073.5Hv0.1,是基体的5倍。
其他文献
借鉴Jotdan和Elman神经网络的优点,构造一种新型的动态神经网络。将基于遗传算法(GA)和误差反传算法(BP)的混合算法用于神经网络的权值调整。为了提高收敛速度,避免系统陷于局部极小值。将改进的神经网络应用于水下机器人系统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网络能对隐含层的历史状态进行记忆,并实现在线调整历史信号对当前值的影响,并且增加了输出层节点的反馈以增强神经网络的信号处理能力。基于混合算法的神经网络
A low-cost, installation convenient, continuously   accurate and multi-sensor based localization system   for a mobile robot   was introduced. A gyroscope based dead reckoning   system was firstly emp
研究水下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在充分考虑不确定水动力系数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策略。控制器由3部分组成:基于动态补偿器的输出反馈控制项、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项和鲁棒控制项。神经网络所需的自适应学习信号由线性观测器提供。利用Lyapunov稳定理论证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将所设计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球形水下机器人ODIN,对其纵向、横向和艏向运动轨迹的跟踪
针对移动机器人同步自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过程中最近邻点匹配耗费时间长问题,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最近邻点算法应用到SLAM中,该算法根据Voronoi图原理对栅格地图进行2次横向扫描来获得地图上所有栅格的最近邻点,提高了机器人建图的效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在油酸存在条件下,以乙酸镉和硫代乙醇酸作为反应前驱物,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方法合成子弹头状的纤锌矿硫化镉纳米晶体,粒子长约为100~150nm、宽80~120nm。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对硫化镉纳米材料的紫外吸收谱和光致发光谱(PL)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具有很好的发光性能。
在四甲基氢氧化铵的水溶液中,锌片基底上成功生长了ZnO纳米棒阵列,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荧光仪检测了产品的形貌、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发现,通过改变四甲基氢氧化铵的浓度,可以实现对纳米棒阵列取向和直径的控制;产物出现了分别位于380 nm的紫外发光峰和525 nm的绿色发光峰,并认为O空位Zn填隙缔舍缺陷也参与了绿色发光的形成。最后,简单讨论了纳米棒阵列的生长机理。
通过CTAB辅助的溶剂热路线合成了结晶很好的花样CoTe2超细纳米棒束。花样CoTe2超细纳米棒束是由直径约为40nm的纳米棒堆积组成的。TEM和SAED图片显示花样CoTe2超细纳米棒束是单晶。探讨了花样CoTe2超细纳米棒束的形成因素。
首先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内蒙古电气石样品的矿物成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确定。采用穆斯堡尔谱(MS)、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IR)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结构特征、不同温度下的物相转变以及电气石的晶胞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研究了内蒙电气石晶体的铁离子占位形式、相变温度以及热处理温度下官能团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电气石样品中铁离子有不同的近邻环境,存在次近邻效应。温度为850℃左右,电气石晶体
介绍了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四氯化硅的高效低耗能综合回收利用方法。探讨了四氯化硅的先进回收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包括四氯化硅有机硅转化、白炭黑转变、对四氯化硅的提纯和光导纤维应用,以及热氢法还原为三氯氢硅和电解还原四氯化硅。对各种转化途径的技术关键作了相关的对比分析。重点提出了低压低温电解还原四氯化硅和纳米多晶硅的先进制备技术。
压电应变常数diu是表征压电材料驱动/传感性能的重要参数[1,2,10]之一。压电应变常数是实际应用时选择材料的依据,特别是在引燃引爆压电陶瓷[16]生产中,d33是百分之百检测的。压电应变常数的测量方法[a]分为静态法、准静态法以及动态法3类,着重介绍了目前测量压电应变常数diu的主要方法。分别阐述了E-S法、压电双晶片法、动态位移响应法和干涉法等这几种方法的测量原理,并对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和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