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己烷选择性氧化制环己酮纳米金催化剂研究

来源 :第二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Au/Fe2O3 和Au/Zeolites,首先对催化剂Au/5AZeolites 进行了TEM 表征,以O2 为氧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了纳米金催化剂上环己烷氧化的反应性能. 然后以O2 为氧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酮和环己醇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Au/5A Zeolites 金颗粒孤立分布在载体上,粒径约14 nm;分子筛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低温催化氧化活性和选择性.
其他文献
运用金相显微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等手段,研究AuAg/Ag/CuNi微异型复合接点带制备过程中AuAg/Ag复合带材与基体材料CuNi带材的滚焊复合工艺.分析复合带材层间结合强度与焊接工艺参数的关系.成功制备的AuAg/Ag/CuNi微异型复合接点带中,Ag与CuNi的复合界面原子扩散层宽度为2μm.
运用连续滚焊复合技术,研究AuAg/AgNi/CuNi微异型复合接点带制作工艺.通过金相显微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矫形试验、拧绞疲劳试验等手段,对比不同工艺参数下带材的结合强度,分析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电极压力等参数对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电极材料匹配、电极压力、焊接电流及散热条件,可复合出质量合格的较长的AuAg/AgNi/CuNi复合带材.
采用喷雾热分解法制备银掺杂的TiO纳米薄膜,考察微量银对纳米薄膜光降解农药敌敌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获得连续致密、晶粒尺寸为20~50nm的TiO多晶锐钛矿型纳米薄膜.当溶胶中无银盐时,薄膜对敌敌畏的光降解率为48.6﹪,当溶胶中银盐含量为0.267mol/L时,敌敌畏的光降解率高达99.95﹪.添加银盐改变了有机物吸附平衡常数,加快了有机物的光降解速率.
研究回收AgCu生产废料的新工艺.通过重结晶生产硝酸银,改变原流程单一生产银粉的产品结构,大幅减少各种试剂消耗,降低了成本.同时中和含铜沉银母液回收铜,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新工艺是回收AgCu废料经济、合理的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推广价值.
研究KMnO加入速率、酸度、初始Cl浓度、浸出时间、甘氨酸初始浓度、温度等对甘氨酸溶金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l-甘氨酸- HO系在303K,振荡速率130r·min,振荡时间20h,甘氨酸初始浓度1.0mmol·L,Cl初始浓度0.24mmol·L,初始pH值0.50,5﹪KMnO加入速率为0.8mol·L·h的条件下,溶金速率v=10.04×10mol·cm·s.
探讨了5-氨基乙酰丙酸在水溶液和发酵液中缩合分解的机理。在建立一种新的测试发酵液中5-氨基乙酰丙酸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温度、浓度、pH、溶氧、光强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和遵循二级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以及培养基中各组分的因次水平影响。此外还在5-氨基乙酰丙酸水溶液的反应平衡方面作了一些讨论。结果表明,低温、低浓度、低pH、避氧、避光无论对水溶液还是发酵液中的ALA稳定都是有利的。
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填充多孔介质的竖直同心套管内,非均匀分布的内热源和内外壁面温差对自然对流的影响,考察了高宽比A、内热源分布系数m 以及内外Rayleigh 数之比Rai/Ra 对流场、温度场和内外壁面Nusselt 数的影响。
海底油-气-水三相混输方法相比油和气的分开输送成本明显降低,影响该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为水合物的生成和堵塞问题。本文首先采用蓝宝石釜实验装置,对防止水合物聚结的化学剂进行筛选,实验发现静态条件下阻聚剂可有效防止水合物堵塞。然后在耐压环路系统上针对含不同化学剂体系生成的水合物浆液进行了流动特性实验研究。通过假定水合物浆液为拟牛顿性流体,建立了水合物浆液流体力学方程,并计算得到水合物浆液的表观粘度。
测定了压力10MPa 下、温度453.15~533.15K 范围内无催化、甲酸和乙酸催化下5-羟甲基糠醛在高温液态水中的分解反应动力学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机酸存在下,5-羟甲基糠醛分解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在相同浓度有机酸存在时,甲酸对5-羟甲基糠醛分解反应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乙酸,且产物乙酰丙酸收率也大幅度提高. 以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实验数据,得到在本实验范围内无催化、甲酸和乙酸催化下5-
本文对吸附法从抽余油分离装置(正己烷含量约为60﹪)中分离高纯度正己烷工艺进行初步的研究。测定正己烷在吸附剂上的静态吸附量,考察液固比和吸附温度对不同分子筛吸附性能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比为2,吸附温度50℃时,分子筛对抽余油吸附量可达26%,对正己烷的选择性可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