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结果分析

来源 :第六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uai88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及睡眠结构特点,比较我院发作性睡病患者与文献报道的异同,使临床医生进一步加强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33.40±13.56)岁.病程1~15年,平均(6.82±5.04)年.该诊断标准参考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其中发作性睡病1型9例,发作性睡病2型6例.均行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检查.对两型临床特征及睡眠参数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背景】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临床上前者副作用较多。CBT的短期治疗(4~8周)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其长期治疗(>8周)无药物成瘾等副作用,且疗效更为持
会议
失眠患者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也会经常碰到疗效不理想、迁延不愈的患者。目前失眠症治疗的一线推荐有药物治疗、睡眠限制和刺激控制疗法。药物治疗方面目前指南中,苯二氮卓类
会议
目的:探讨抑郁症(Depression CD)患者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对40例CD患者4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NC),进行多导睡眠图测定,将2组的多导
  [目的]通过双脉冲体感诱发电位恢复曲线的方法,研究抑郁症患者皮层兴奋性的变化。[方法]从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随机抽取15名满足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失眠患者197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
  [背景]矛盾性失眠不同于一般失眠,患者在客观检测中睡眠效率与时间达到正常范围,且患者对各类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随着现今生活及工作压力的与日俱增和临床医生逐渐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乡镇小学教师的睡眠质量及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随机选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团结镇5所小学校中在校工作的156名小学教师为调查
  [目的]测定发作性睡病猝倒型患者的基础代谢率(BMR)、能量消耗(EE)等指标,对BMR和EE的临床特征以及在发作性睡病伴猝倒型相关性肥胖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
会议
癫痫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结构及正常生物节律较容易被痫样发作影响,改变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使患者产生睡眠相关性疾病,表现为:白天嗜睡、疲乏无力、甚至影响认知及记忆力减退,借
介绍两例患者均诊断为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嗜睡症。病史共同特点为日间嗜睡且均伴有睡瘫和幻觉,多导睡眠监测共同特点为Ⅲ期睡眠比例低,REM期睡眠潜伏期未提前,多次小睡潜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