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辐射法测量硅的表面温度的研究

来源 :1998年全国半导体硅材料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e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直拉硅单晶生长过程中单晶内部的温度分布的深入了解和有效控制是控制直拉硅单晶中的位错和微缺陷的关键。该文讨论了采用硅光电池作为传感器的红外光辐射测温仪测量硅单晶的表面温度时的测准问题。得到了红外辐射温度计所接收到的辐射亮度信号大小与其相对于表面的取向无关的结论,提出了定量计算反射信号对于红外辐射温度计实际测量得到的温度的修正量的方法。
其他文献
不确定性推理模型一般可分为两类:定量和定性不确定性推理模型。该文通过引入适应推理模型的代数结构和定义特定算子。试图将这两种模型统一,并研究这种统一模型中不确定性因子的传播算法和网络推理的计算规则。
N层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是最近提出的一种先进的应用软件结构。该文介绍了这种体系结构的概念,并对它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最后,该文在对组件及分布式对象技术原理讨论基础上,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实现N层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技术方案,一种是基于Web技术的,另一种是使用ActiveX/DCOM或JavaBean/CORBA技术实现的。
该文探讨了液态挤压Al〈,2〉O〈,3〉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由于该式艺伴随有液态金属流动和凝固态金属的大塑性变形,导致出现纤维沿变形方向分布的组织特征,由此在该方向增强效果明显,纤维与基体之间属于机械结合,在高温下没有发生界面反应。断口则呈现韧性断口特征,说明采用液态挤压方法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管、棒类制件。
该研究采用叠层分步制备了Al〈,2〉O〈,3f〉梯度复合材料预制作。采用挤压铸造工艺制造了梯度铝基复合材料,分析了Al〈,2〉O〈,3f〉/ZL109的微观组织和界面结合状况,测度了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和热导率。结果表明,梯度复合材料渗透完全,界面结合处无分层,纤维分布连续,Al〈,2〉O〈,3f〉的加入使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和热导率大幅度降低。
通过拉晶热场系统、单晶炉真空系统及计算机自控参数,掺杂机构、拉晶工艺等一系列改进,在国产TDR-62B单晶炉上采用12″热场成功地实现了大投料量,生长出Φ100mm重掺砷硅单晶。同时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重掺砷单晶在试制、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治理,采取了高效安全的砷毒防护措施,目前已投入批量生产,产品80℅以上销往美、日等国。
该文就反应温度、H〈,2〉气与SiHCl〈,3〉的摩尔比、炉内混合气体量及其运动状况、炉膛容积、吸热和辐射传热表面积等对还原反应效率和多晶硅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六对棒SiHCl〈,3〉氢还原炉结构和工艺设计中加以应用,对在运行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高性能的模拟集成电路需要高质量的外延片,该文研究了在Φ125mm硅初底片上,使用SiH〈,2〉Cl〈,2〉进行外延的工艺技术。重要解决了外延层均匀性问题,该 项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公司的彩电单片机及大屏幕彩电用集成电路的生产中。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线宽向深同米级(<0.5μm)发展,对大直径硅片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晶体完整性、减少污染和采用缺陷工程方法改善表面质量的研究更加深入。该文阐述了深亚微米集成电路用大直径大硅片工艺技术、表面完整性和洁净程度的研究热点和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同时还介绍了硅及绝缘体上硅(SOI)材料的缺陷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