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海域绿潮监测及防治管理机制初探

来源 :第一届海洋防灾减灾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N_cntj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潮确切指的是在近海局部海域爆发的恶性繁衍、趁风盛行、随波逐流、大面积扩展的大型绿藻(包括浒苔)的群体,多数以石莼属大型绿藻种类脱离固着基,形成漂浮增殖群体所致,是世界沿海各国普遍发生的海洋生态异常现象。绿潮与赤潮一样,被视为一种海洋灾害。治理费时费力,成本较高。近年来,绿潮在我国黄海、东海海域频繁发生,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绿潮的监测及防治工作随之得到了较多开展。
其他文献
矿物气溶胶可通过非均相反应成为大气中众多痕量气体的汇,并导致颗粒表面覆盖一些水溶性离子,例如硝酸盐、硫酸盐和羧酸盐等。这些覆盖物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气溶胶的活性、吸湿性和吸光度等物理化学性质:而且也可能加快或者阻碍痕量气体与矿物气溶胶之间的反应。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大气中共存气体在矿尘气溶胶的协同或者拮抗作用。然而,据我们所知无机气体和有机气体在矿物气溶胶表面的耦合相互作用研究还非常有限。因此,为了模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4单向嵌套CCSM4.0气候系统模式输出结果,进行了2001~2010年逐年2月1日~9月1日共10年长度的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回报试验,针对平均气温和降水,分析了两个模式对中国地区夏季(6~8月)的回报能力.首先对气候态的分析表明,RegCM4.4对气温和降水的回报/模拟效果均较CCSM4.0有所改进,特别是在提供更详细可靠的局地信息方面,其中降水回报与观测的空间相关系
会议
海洋学科的本质就是基于现场观测研究的一门科学。作为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动力平衡的破坏——海水入侵,使得灌溉地下水水质变咸,进而造成滨海地区的土壤盐渍化,近年来,我国海水入侵及盐渍化日益严重,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防灾减灾尤为重要。本研究团队在海洋公益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多要素联合、自动连续、无线传输的海水入侵及土壤盐渍化观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数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它在破坏海洋环境的同时,对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经济产业有着巨大的危害.我国沿海海域是赤潮多发区,仅2012年,我国沿海就发现赤潮73次,其中12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5亿元.随着赤潮爆发频率的提高和灾害损失的加剧,赤潮的监测和预警已经成为了海洋相关领域的
无人机遥感技术是海洋灾害承灾体信息获取、灾情信息快速提取等的新兴技术手段。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国内外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概况,探究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展,并深入分析其在各类型灾害调查评估方面的应用现状,结合无人机遥感的技术特点,探讨了该技术在海洋防灾减灾方面的业务化应用可行性。针对国内海洋防灾减灾领域的无人机遥感技术业务化应用,提出无人机队伍建设设想与工作建议,为海洋防灾减灾领域无人机发
研究目的:目前,海洋观测野外站(海洋站、雷达站等)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雷击威胁:一方面随着海洋观测预报精细化的要求,海洋观测野外站的数量越来越多,部分野外站因业务需要建设在多雷或强雷区域,年平均雷暴日超过40d,部分站点年平均雷暴日甚至超过90 d;另一方面,海洋观测野外站信息系统机房所承载的电子设备的种类和规模越来越大,大型电子计算机网络、程控交换机组、精密观测仪器等设备耐过电流、耐雷电压的水平越来
2010年4月20日,英国BP石油公司在美国南部墨西哥湾地区的钻井平台发生了爆炸和漏油事故,直接导致了11人死亡、17人受伤和多处管道漏油的后果。据美国政府报告估计,在持续的87天漏油中,大约有21 000万加仑的原油泄漏(190万加仑每天),也让该事件成为在案的最大的近海漏油事故。该漏油事件沉重打击了美国南部各州人民赖以生存的石油、渔业和旅游业,并给此地的环境造成了长远的难以估计的影响。由此事件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增长,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底输油管线铺设、海上石油及其他运输等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海洋溢油风险与日俱增,海上溢油事故给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如何避免和减轻海洋溢油灾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海洋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自2007年以来,黄海绿潮已连续8年大规模暴发并在近岸聚集,对黄海海域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本研究基于2007年到2014年连续8年的遥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工具分析绿潮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采用区域网格划分的方法将黄海海域划分成500 m×500 m大小的等间距分析格网,将绿潮分布与分析格网进行空间叠加和统
浒苔是我国一种新型的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以来,连续8年爆发,给沿海地区造成不同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损失.本文利用环境一号小卫星的CCD和EOSMODIS遥感数据,采用NDVI动态阈值法对2014年我国浒苔灾害进行监测.目的:从2007年开始,我国连续8年暴发由于大规模浒苔聚集形成的绿潮灾害.少量的浒苔聚集并不会对海洋环境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但当大量浒苔漂浮于海面时会造成灾害性的后果.如遮蔽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