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MRI表现及病理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x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MRI特征及临床病理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及MRI影像资料,磁共振成像结果参照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标准. 结果所有病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局部伴有乳头状癌成分,即混合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灶MRI强化方式分为肿块样强化和非肿块样强化,以肿块样强化出现的病灶18个,MRI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早期明显强化,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呈不规则或呈见毛刺,边缘强化较内部强化明显,时间-信号曲线(TIC)显示均为流出型曲线;呈非肿块样强化病灶4例,呈段样分布(2例),呈区域分布(2例),病灶内部强化不均匀,TIC曲线为3例流出型,1例平台型.6例近乳乳头病灶出现乳头凹陷,11例出现局部皮肤及胸大肌前筋膜受牵拉,12个病灶脉管内见癌栓,14例腋窝淋巴结转移. 结论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MRI对于IMPC的诊断准确,评估完全,IMPC癌灶具有典型恶性肿瘤征象,且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发生率高.
其他文献
嗜酸性肉芽肿是组织细胞增多症X(朗汉斯巨细胞肉芽肿)的一种类型,好发于骨,发生于眶内者罕见.有些患者血沉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外周血中嗜酸性白细胞一般都增高,免疫组织化学5-100蛋白阳性,大部分患者不发热,病因不明.影像表现:CT扫描表现为局限性溶骨性或穿凿样破坏,部分破坏区呈虫蚀样,破坏区边界锐利,骨质缺损区被软组织肿块影取代,软组织肿块影多数大于骨质破坏范围.鉴别诊断:由于患者眼眶壁骨质破坏
目的 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MEC)的常见及少见HRCT征象与18F-FDGPET/CT表现,明确CT及PET/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33例患者均行HR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1例行18F-FDGPET/CT显像检查. 结果 肺黏液表皮样癌在HRCT常见表现为气道内占位(病灶位于气管下段3例,主或中间段支气管15例,叶
目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常好发于具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往往为急性病容、呼吸困难,寒战、高热、咳嗽及脓痰,砖红色胶冻痰具有特征性,有时可咯血,甚至出现黄疸及休克.极少数患者表现为慢性病程,可由急性病程迁延而来,表现为低热、咳嗽及体重减轻,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影像学表现多样,本文旨在总结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CT表现,提高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4年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基于对比剂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采用快速T1加权序列追踪经静脉注射、随后通过组织的低分子量对比剂,依据每个体素的信号改变提取反映组织血流动力学的信息,非侵入性观察、分析组织微循环功能状态.DCE-MRI包括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31例,增生23例,炎症18例,术前均行常规MRI及DCE-MRI扫描,分别测量前列腺中央癌区与增生,外周癌区、增生及炎症区五个组别的Ktran、Kep、Ve、BF、B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中央区前列腺癌组Ktrans、Kep、Ve、BF、BV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38±0.16)mi
目的 对常规冈上肌出口位数字化摄影方式进行优化、简化,依据患者自身体型特征旋转角度. 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2-5月期间,经临床初步诊断为肩袖损伤、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等患者共计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46-70周岁),施行肩关节正位及冈上肌出口位数字摄影.摄影参数 采用岛津RAD SPEED M型号设备,摄影条件为70-75KV,10-13mAs,摄影距离固定100cm.对照
PURPOSE In this study,we applied a sparse sampling prototype sequence with variable-density poisson incoherent sampling pattern for TOF-MRA imaging(TOFu-MRA).The purpose was to compare TOF-MRA and TOF
Objective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ingle-source dual-energy spectral Computed Tomography between pleomorphic adenoma and malignant tumor of parotid gland.Method From January
患者 女,12岁.主诉背部疼痛1月余.查体:T7椎体双侧棘突旁、T9-11椎体双侧棘突旁压痛明显. 影像表现:胸椎正侧位片示T8椎体密度不均匀,压缩变扁,右侧椎弓根未见显示,椎间隙未见变窄.CT平扫T8椎体、右侧椎弓根、横突及椎板溶骨性骨质破坏.MRI见T8内骨质破坏在T1WI为稍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边界不清楚,增强后强化明显,病灶较CT显示明显,脊柱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亦可见强化,临近椎间
患者 男,23岁.因视物重影15天,伴左眼疼痛3天,于2016年1月28入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否认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生活规律,无吸烟、饮酒嗜好.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专科检查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左眼球外展运动受限,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行颅脑MRI示:右侧颈内动脉瘤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