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把恢复作为能力,进行训练的可能性和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147只,随机分为21组,即:空白对照组(n=7);训练对照组(在造模训练完成后即刻处死的大鼠,n=7);恢复对照组(在造模训练完成后按超量恢复区间规律训练前处死的大鼠,n=7);超量恢复组(按每36小时的间隔进行连续训练,每次训练前即刻处死的大鼠,共9批,每批n=7);训练即刻组(按每36小时的间隔进行连续训练结束后即刻处死的大鼠,共9批,每批n=7);实验分二步,1、36h超量恢复区间模型的建立:在水温31±2℃的透明玻璃缸中游泳训练2周.第一周为动物对游泳及负重游泳的训练;第二周从第2天起依小、中、大运动量顺序进行双周期/周的负重(体重的12%)游泳训练;2、造模结束后,按36h超量恢复区间进行的连续定量负荷训练2周.每次训练前、后取股动脉、静脉混合血,制备上清液;测定血糖含量、血肌酐含量、肌糖原、肝糖原、血乳酸含量、睾酮和皮质酮含量.数据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方法对组间均数的差异进行比较.显著性差异水平为P< 0.05,非常显著性差异水平为P<0.01.结果:1、通过连续的负重游泳训练,在前4×36h超量恢复区间消除血乳酸的能力、恢复过程中糖元储备的能力、利用糖的运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证明:训练中恢复能力在一定时段呈提高趋势;促进机体合成代谢的睾酮在前4区间逐步增加,共同证明:恢复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有可训练性.2、由于在前4×36h区间训练过程中,恢复能力呈提高的趋势;同时由于糖元储备及补充能不断满足机体能量需求,使机体糖酵解工作能力也逐步提高;证明:在一定时段内恢复能力与运动能力具有同步性.3、由于恢复能力与运动能力具有同步性,就存在通过提高机体恢复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效果的途径.为此:提出"恢复能力"的概念: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结束后,各种机能活动和能源物质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效果(好坏、大小、高低)和效率(快慢);及"训练恢复能力"(或:"恢复能力的可训练性")的理念:在训练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运动员的身体施以影响,以达到调节和改变机体机能活动恢复的效果(大小、高低、好坏)和恢复过程的效率(快慢)为目的的训练安排.结论:在前5×36h超量恢复区间肝糖元、血睾酮等指标训练恢复组高于训练即刻组,且各自呈逐步增加趋势.①训练中恢复能力在一定时段呈提高的趋势;②恢复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③在一定时段内恢复能力提高与运动能力具有同步性;④初创"恢复能力"的概念及"训练恢复能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