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微结构表面的抗热冲击特性

来源 :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x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核能设施中核泵主轴、管道系统等部件受冷却水热冲击而容易出现裂纹的问题,提出通过表面微结构设计、利用空气低热导率的特性,产生稳定的空气隔膜,从而降低瞬态热冲击过程中结构表面的热应力,防止结构热疲劳损伤。针对这一设想,本文采用有限元与无限元结合的办法,利用COMSOL 多场耦合分析软件,对瞬态热冲击条件下,表面微结构的温度场与热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研究了冲击时间和微结构几何参数对热防护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表面微柱或微管结构对降低短时间冷水冲击产生的表面热应力具有显著效果。表面微结构的存在一方面释放了瞬态冲击过程中在表层产生的热应力,另一方面微结构有助于在固液界面产生稳定的低热导率气膜,实现一定程度的隔热功能。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振动状态对悬臂梁振动疲劳特性的影响。首先,对不同固有频率的两组悬臂梁结构施加相同频率的正弦激励,使其初始应力相同但所处的振动状态不同;其次,在试验测得应力历程的基础上,采用Miner 线性累积损伤准则计算悬臂梁的疲劳损伤量,研究在相同初始应力下振动状态对悬臂梁振动疲劳特性的影响;最后,将预估结果与试验测得的固有频率下降率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初始时处于共振状态的悬臂梁结构疲劳寿命更长。
数字投影条纹形貌测量方法具有非接触、全场性、测量精度高等优点,能实时检测物体表面形貌的演化过程。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是在可编程阵列(PAL)、通用阵列逻辑(GAL)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具有集成度高、编程灵活和设计周期短等特点而广泛应用。本文对基于FPGA 的数字投影条纹形貌测量方法进行了系统设计,在介绍了形貌测量的基本原理和系统集成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
设计了一种大错位方棱镜。将该大错位方棱镜置于CCD 镜头前,一个物体可以成二个错位的像;相邻的二个物体可叠加成像。错位量由楔角决定,错位量足够大,可实现大错位电子散斑干涉。利用该大错位方棱镜,采用三个激光器近距离照明和使被测物体面和参考物面近距离叠加由CCD 摄像机成像。通过偏转参考物面引入载波条纹,对三个激光照明干涉场一次性进行调制。三个激光器各自独立地对变形物体进行测量,采集物体变形前后的条纹
发动机各部件十分复杂,对其进行测绘工作十分困难。尤其是各种流道(气道、油道、水道等)深入内部,形成空腔,曲径通幽,通常的测绘手段,不可能得到准确的尺寸,而这些尺寸对于研究发动机性能,改进发动机结构等至关重要。本文为了研究某型号涡轮增压器的涡壳内气道的形貌,将液态的高分子热固化材料-聚氯乙烯PVC ,灌入加热后的涡壳流道内,使其在涡壳流道内壁固化,待冷却后取出,则可以获得流道的内部形貌模型,从而便于
对一类在航天领域应用的典型装置,通过不同量级的平谱和窄带谱控制的振动、噪声试验,发现结构振动随控制谱线性变化而改变。然而组合不同振动和噪声控制谱,通过多次声振试验发现:典型装置在声振环境中的振动能量与单一环境下的振动能量间的关系与测点位置有关系,结构顶部的振动能量比振动和噪声试验的振动能量之和小;而典型装置的侧面振动能量都近似是单一环境下的振动能量之和。综合多次振动、噪声及声振试验的结果及传递路径
以基于变形带图像演化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本构关系(热力耦合相变材料多尺度问题)为指导,搭建了微管专用的拉扭试验机,对标距段长50mm 、内外径1.47/1.71mm 的超弹性NiTi 微管试件进行了包括准静态位移比例拉扭、固定拉伸量的扭转和固定扭转量的拉伸共三个系列153 次实验.试件表面喷涂有细小斑点以携带位移信息,每个实验都用200 万像素高清摄像机或1800 万像素高分辨率相机拍摄试件的三个不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时间序列数字图像相关法与ITD (Ibrahim Time Domain)法结合,对振动结构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的思想。首先,使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由高速摄像机采集的振动结构的时间序列图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各个测点振动方向上的随时间变化的位移,并计算出其随时间变化的速度,然后运用传统的ITD 法进行编程计算,得到结构的相关模态参数。最后,作者以一具体的实验为例,运用上述方法,识别出结
介绍了固体泵浦激光在烟雾浓度测量上的应用。固体泵浦激光具有体积小、功率大、寿命长、相干性好等优点,特别适合作为理想的光源,配套仪器使用。文中详细介绍了烟雾浓度实时测量的实验系统的组成及实验原理。应用郎帕-比尔定律,定量测量烟雾浓度。成功的将光学和电子技术结合在一起进行实验和应用研究。该系统可广泛应用在大气测量、尾气排放、环境监控等环保领域。
动导数是对飞行器进行动态稳定性分析时的重要气动参数,也是对飞行器动态稳定性控制的重要参数。这些参数都需要通过风洞试验获得。传统硬支撑系统中支架对气流的干扰比较严重,而绳牵引并联机器人机构作为柔性支撑系统应用于风洞试验却能较好地解决模型支撑刚度与气动干扰之间的矛盾。本文利用绳牵引并联机构控制飞行器模型进行强迫振荡运动,根据风洞试验中测得的各绳拉力来解算动导数。在进行飞行器模型风洞试验时,应用测力系统
骨中微损伤的形成是能量耗散的一种主要机制,并起到韧化骨组织的作用。本文通过引入粘性单元,运用有限元算法,结合随机场理论以及概率损伤分析方法,研究了骨组织中矿物晶体与胶原纤维的相互作用对微损伤扩展方式的影响。当矿物晶体与胶原纤维通过离子键相结合时,它们之间的界面难以分离,因此骨组织中容易形成线性微裂纹。而对于通过范德华力相结合的骨组织,其界面结合不稳定,因此微损伤容易向着扩散损伤的方式发展。当矿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