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振荡对聚丙烯β-晶型的影响

来源 :2003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7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自制的振动热台对聚丙烯在熔融状态下施加振动,研究了经非等温结晶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在较高的降温速率下(10℃/min),振动能导致结晶度较大幅度的降低,球晶尺寸变小,但是晶型没有发生改变.而在较低的降温速率下(2℃/min),振动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聚丙烯β-晶的含量,而样品总的结晶度则基本保持不变.同时对各振动参数的影响也做了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作者介绍了与德国物理学家合作组装了单分子力谱仪以来,所开展的一系列合成与天然大分子的单分子实验的研究成果,概述了聚合物纳米力化学的研究方向.
聚合物的结晶行为是聚合物共混物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借助于偏光显微镜、示差量热扫描、广角X-射线、小角X-光散射等实验技术,研究了PCL/PVME二元聚合物共混物体系在等温结晶和非等温结晶条件下,温度、组成等对结晶形态的影响.
本文通过理论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全面研究了无外加盐时聚电解质在不同溶液中的构象特征和渗透压,粘度等宏观性质,并且将两者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仔细的对照.
本文对几种典型的管道用进口和国产聚丙烯材料,主要通过基本断裂功(EWF)方法研究了它们的断裂行为,并结合材料的热性能及机械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了国产与进口料的断裂破坏行为等的差异.
在对聚合物薄膜反浸润(dewetting)现象的研究中,孔洞的生成原因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论的课题.本文认为,由旋节机理主导的反浸润过程中,在薄膜自发形成的波状起伏之间出现大小不同随机分布的孔洞是旋节反浸润机理与热激发成孔相互竞争的结果.而两者导致聚合物薄膜断裂的快慢最终决定了反浸润的表面形态.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试剂对凹土表面进行预处理,接着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将丙烯酸丁酯接枝聚合到改性后的凹土表面制得纳米复合物,最后将聚丙烯与纳米复合物在密炼机上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得到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比较,评价各种改性方法的优劣.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方法对改性前后的凹土表面进行分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凹土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情况.
本文在成功合成出了环保型锦纶66高速纺丝油剂(GW-2000)后开展了有关纺丝油剂粘温、粘浓及流变行为的研究.利用RS150流变仪,测定了不同浓度的GW-2000油剂及其主要成分聚氧乙烯氧丙烯醚水溶液的粘温特性和流变性能.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摄影、动态光散射和核孔膜过滤等方法研究了LPC的形态、尺寸、变形性等特性.结果表明,与聚合物线团相比,LPC在形态、尺寸、变形性能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摄影、动态光散射和核孔膜过滤等方法研究了LPC的形态、尺寸、变形性等特性.结果表明,与聚合物线团相比,LPC在形态、尺寸、变形性能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基于间位聚苯(PMP)及其衍生物电子性质的主要因素为连接苯环间扭曲角(φ)的变化,本文采用分子力学方法对PMP及其衍生物的势能随φ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