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植玉米控制性隔沟交替灌溉节水高效技术

来源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勤沙漠绿洲灌区干旱缺水,“带田”类等立体种植形式,加大了灌区水资源的严重超采。压缩“带田”,扩种玉米,推广控制性隔沟交替技术,是灌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初步研究成果,控制性隔沟交替灌溉实为一种节水市郊和的灌溉技术。采用垄植沟灌,足墒播种,地膜覆盖,交替灌溉等综合技术,全生育期只需灌水采用垄植沟灌2100m<3>/hm<2>,只有其它作物或灌溉方式的30℅ ̄70℅,水效益2.9kg/m<3>以上,只是其它作物的1.3 ̄2.2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内蒙古河套灌区2003年到2006年4年微气象资料,应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不同作物(玉米、葵花、小麦及盐荒地)日蒸发蒸腾量进行计算,分析不同阶段蒸发蒸腾量的变化及占总腾发量的比例,推求其作物系数.
本文介绍了新疆兵团棉花地下滴灌的应用现状,指出棉花地下滴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对新疆棉花地下滴灌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出建议,认为棉花移栽地下滴灌技术将是兵团棉花节水灌溉和地下滴灌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干旱荒漠绿洲区研究了覆膜条件下隔沟交替灌溉(AFI)和常规沟灌(CFI)对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沟交替灌溉处理中,在灌水周期内灌水沟地温值小于非灌水沟,随着灌水后时间的延长,垄沟剖面的等温线图逐渐以垄中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在第一个灌水周期,AFI比CFI垄上地温略高:在第二、第三个灌水周期,AFI和CFI垄上地温的差值有逐步增大的趋势.
指针式喷灌是现代喷灌的一项新技术,结合玉米制种,不仅可提高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而且可使农民增收,已在宁夏贺兰山东麓成为玉米制种的主要灌溉方式,建成了喷灌节水示范区.试验针对喷灌条件下氮肥追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适宜氮肥追施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制种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在666.7m2施氮量25.5kg左右产量最高,制种产量达579.7kg.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设计的一种新型微压滴灌带的水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灌水器内部的压力和流速分布,预测了压力流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滴灌带灌水器的流量系数为0.4858,说明流道内为全紊流状态,有利于灌水器的消能,并可提高其抗堵塞性;灌水器进口及出口的压力变化很小,流道内沿水流前进方向压力均匀下降,流道单元相同时,压力变化幅度相同;流道内的流速可分为流道齿尖附近的主流区及齿脚
该文根据内蒙古乌盟后山旱作区特点,分析了传统的铧式犁耕翻在该地区的局限性和迟耕后带来的弊病,提出在耕作方式上应实现变传统的全部铧式犁耕翻为部分铧式犁耕翻和部分深松;变传统的平播为机械沟播。提出在后山要继续搞好少耕法的试验及相应措施。该文在提出新的耕作方式的同时还考虑到旱作区的蓄水保墒,防止土壤风蚀沙化的问题。认为在后山旱作区采取合适的耕作方式其防风固沙的效果比植树造林更为有效。
分析了西南丘陵地区农业灌溉源、雨水集蓄与提灌、田间灌溉方式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建立适当地条件的降雨聚集与节水灌溉系统技术的建设及对策。
该文从生态可发展观点出发,根据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水在生态系统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分析探讨了干旱环境中人类对内陆河流域水的干预可能对上、中、下游生态系统与农业灌溉的影响。提出灌溉水资源的利用应以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协调为目标,研究制定流域不同的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及灌溉模式,促进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该文论述了生态环境建设要有一个好的规划,认为投资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保证,提高投资效益是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生态建设中引进激励。约束机制是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要确保生态环境建设主体植树造林成活率,“水”应先行,提出股份合作制是生态环境建设与“四荒地”拍卖、开发相结合的有效经营组织形式,建设积极试点推广。
简介介绍了1997 ̄1999年在山西霍泉灌区进行的玉米调亏试验,分析讨论了不同调恨水平对玉米生态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及拔节期经受适度水分亏缺可促使水分及营养供给向根系倾斜,增强了植株后期的调节和补偿能力,节水效益显著且对产量影响不大,对玉米籽粒中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淀粉及总糖含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调亏可增加淀粉及总糖的含量,其它成分与对照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