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R伴抗阻训练对SHR大鼠血脂和血压改变及其相关性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运动医学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asg_w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究血流限制(BFR)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血压和血脂四项影响,并进行血压和血脂四项改变的相关性研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48只4周龄雄性清洁级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全部大鼠按照国家标准啮齿类动物饲养,6只一笼,分笼饲养,自由进食和饮水。每日早晨10点投喂饲料,饮用水每天更换一次,垫料隔天更换一次并对饲养笼进行清洗消毒。动物实验室的温度为20±3℃。相对湿度为30%-45%,按照昼夜节律电脑自动模拟日光光照,光照时间为8:30-20:00。所有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安静组(SS组,n=12)、低负荷逐级递增抗阻训练组(SL组,n=12)、高负荷逐级递增抗阻训练组(SH组,n=12)、血流限制结合低负荷逐级递增抗阻训练组(SSL组,n=12)。运动方案:SS组自由活动,不采取任何运动干预;SL组进行低负荷逐级递增抗阻训练;SH组进行高负荷逐级递增抗阻训练;SSL组进行血流限制结合低负荷逐级递增抗阻训练。抗阻训练在定制的、台阶间隔0.5cm、顶部有休息部位的爬梯上进行。所有大鼠适应性爬梯一周后进行最大负荷试验。最大负荷试验为在大鼠尾巴基部施加初始负荷为体重的75%的负荷,并以50g的增量逐级增加,直至获得最大负荷(最后一次完全爬升的负荷/体重),并以此为标准值进行抗阻训练。低负荷:第1-2周:最大负荷的30-40%;第3-5周:最大负荷的40-50%;第6-8周:最大负荷的50-60%;每周5天,持续8周。高负荷:第1-2周:最大负荷的50-60%;第3-5周:最大负荷的60-70%;第6-8周:最大负荷的70-80%;每周5天,持续8周;大鼠以1分钟的时间间隔每天爬15次,根据大鼠情况间断爬梯。在爬梯时,利用橡皮筋环扎血流限制结合低负荷逐级递增抗阻训练组大鼠下肢,施加压力,进行血流限制干预,并通过超声检查仪器(小动物高频彩色超声US)检测血流量,达到完全血流阻断的血流限制训练,间歇时解除压力。检测指标:利用大鼠无创血压测试仪BP-2000测定训练前、训练4周、训练后的SBP和DBP;以Elisa测定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统计方法:采用Mean±SDM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PSS2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两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4周训练结束后,SS组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舒张压无明显变化;SH组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收缩压则无明显变化;SL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而SSL组较训练前没有明显变化;与SS组比较,SH组收缩压、舒张压和SL组收缩压均明显升高(P<0.05);SSL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则较SH组明显降低(P<0.05)。8周训练后,SS组无明显变化(P<0.05);SH组较训练前和SS组相比,收缩压明显升高(P<0.05);SL组与训练前和SH相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与训练前、SS组、SH组和SL组相比,SSL组收缩压均显著降低(P<0.05);SSL组收缩压较训练前、SS组和SH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而舒张压则较SS组、SH组和SL组明显降低(P<0.05)。(2)各组大鼠血脂变化:与SS组相比,SH组HDL-C、LDL-C、TG显著降低(P<0.05),TC含量显著上升(P<0.05);SL组TG、TC较SS组明显降低;SL组和SH组比较,HDL-C明显升高(P<0.05),而LDL-C、TG、TC均明显降低(P<0.05);SSL组HDL-C明显高于SS组、SH组和SL组,LDL-C和TG较SS组明显降低(P<0.05),TC较SS组降低但无明显变化(P>0.05)并明显低于SH组(P<0.05)。(3)血脂和血压的相关性研究:在SH组中,收缩压和甘油三酯之间呈负相关(P<0.05);其他组中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的相关性。研究结论:(1)血流限制结合低负荷逐级递增抗阻训练降压效果优于高负荷逐级递增抗阻训练和低负荷逐级递增抗阻训练;(2)血流限制结合低负荷逐级递增抗阻训练组较其他两种负荷训练,能够有效上调HDL-C,降低LDL-C、TG和TC;(3)当前研究对于血流限制结合低负荷逐级递增抗阻训练对降压效果和降脂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可以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慢性踝关节不稳是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的疾病,常伴有疼痛、肌肉无力和本体感觉障碍。极大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运动表现。一般可分为机械型不稳和功能型不稳,前者主要是由于韧带损伤、关节囊内中的一些结构发生了病理性的改变以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所导致的解剖结构不稳,而后者主要是神经肌肉协调控制失调而导致的功能不稳。踝关节不稳定的损伤机制一般可分为本体感觉缺失、肌力不足、神经控制失衡以及下肢生物力线的改变。针对损伤机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四种方案来诱导PAPE产生,测试实验前后的相关指标,通过对比干预后wingate无氧功率的变化来确定每种方案诱导PAPE产生的最佳时间,以及PAPE效应大小,探寻不同性别产生PAPE效应的差异。研究方法:用实验法对北京体育大学19名学生(男10名,女9名)进行四种方式热身干预:(1)对照方案(CON):5分钟的常规热身后,分别在第4分钟、8分钟、12分钟测30秒WAnT,结束后
研究目的:体育运动中膝关节损伤是较为常见的,损伤以后常出现肌肉力量下降和膝关节功能受损,不仅可以使有高强度训练水平的运动员无法参加训练和比赛,甚至会提前结束运动生涯,影响运动员生理健康,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受伤的运动员而言,传统的高负荷抗阻训练可能会增加关节机械应力,引起明显的关节疼痛。且在康复早期,进行高强度抗阻训练可能会增加再损伤风险。因此,探索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更有效的康复方式尤为重要。
研究目的:血流阻断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简称"BFR")作为一种新兴的训练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竞技体育、康复治疗、大众健身领域,它是通过在短时间限制静脉血流量的条件下,采用较低的训练强度刺激肌肉生长,改善肌肉功能的一种训练方法,目前针对血流阻断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肌肉力量和体积上,对有氧能力的影响研究尚不多见,更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数据证明,不同血流阻断程度尤其是最佳水平的
研究目的:阻力训练是增强运动员力量和肌肉围度的主要方法,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推荐≥70%1RM(1RM表示只能举起一次的最大重量)的重量可以促进肌肥大和增强肌肉力量。然而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低负荷抗阻训练结合定量血流量限制能促进肌肉肥大和增强肌肉力量,这种训练方法称为之血流限制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或加压训练,是在运动过程中使用特定的加压装置对肢
研究目的:随着科技的进步,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反馈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了客观的量化标准,已成为科学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北京冬奥备战现已进入冲刺阶段,从我国冬季项目的开展情况看,虽然已在自由式空中技巧和单板U型槽两个项目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所获奖牌主要集中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等冰上项目,奖牌数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雪少冰多",整体面临"雪弱冰强"的竞技格局,迫切需要深化
研究目的:血流限制性训练是一种以外加压力进行训练的新方法。它通过较低的负荷强度刺激,达到提高肌肉力量与肌肉围度的作用,并对有氧能力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血流限制性训练对人体有氧能力的研究较为分散,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特别是从运动训练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存在不足。为此本研究,从运动训练学视角,就前人关于血流限制训练对人体有氧能力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从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和训练负荷等四个方面
加强高校作风建设是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课题,是发展党的教育事业的关键一环。当前,高校作风建设仍存在观念淡薄、持久性不足、执行力不够等突出问题。推动高校作风建设就是要加强高校思想建设,推进高校正风反腐肃纪工作,并加强高校作风制度建设,多方联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确保高校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研究目的:分析对比不同训练负荷下单侧肢体血流限制训练对对侧肢体肌肉SMO2指标变化,探讨单侧上肢不同负荷血流限制训练过程中对侧上肢肌肉SMO2变化特征,为血流限制训练的使用提供实验和理论参考。研究方法:选取某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右利手40名男生作为受试者(年龄23.04±2.34years,身高177.38±3.70 cm,体重74.23±4.32kg,训练年限4.23±2.13years)。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