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菌丝不同方式发酵过程中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对比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八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芝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宝贵的药用价值。灵芝子实体中所含有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灵芝多糖、灵芝三萜以及多种酶类等同时存在于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中,通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可加速菌丝生成,缩短生长周期。为了提高灵芝发酵活性物质的产量,实现工业化生产,本文对比研究了250mL液体摇瓶培养和10L机械搅拌式不锈钢发酵罐放大实验的发酵过程中生物量、β-葡萄糖苷酶活力、胞内三萜含量、发酵液残糖和发酵液pH的动态变化。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灵芝菌在两种培养方式下,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机械剪切的作用下,发酵罐培养过程中的生物量、胞内酶活及胞内三萜含量均低一些;而由于通入充足的无菌空气,在发酵罐培养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溶解氧,使得发酵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的总活力明显高于摇瓶培养,发酵液的残糖消耗也更快一些,发酵产物快速积累,因此发酵液pH也略低一些。结果表明,发酵罐扩大培养可以完全代替摇瓶培养,不仅可以缩短发酵周期,还有利于实现灵芝菌的工业化生产,同时有利于β-葡萄糖苷酶的产生,提高该酶的生物利用效率。
其他文献
针对实际智能变电站中间隔层各装置的数据采集、运算逻辑、跳闸过程的不可见及各装置之间SV、GOOSE和MMS报文分析不便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智能变电站多IED装置模拟器.该系统包括可视化操作界面、模拟器主程序、各IED功能模块、SV、GOOSE和MMS接口、SV信号模拟程序等组成.各装置根据SCD的配置信息来配置系统的运行参数.模拟器实现了保护、测控、智能终端的功能及其它们之间的SV、GOOSE和MM
本文针对不同放电能量下SF6火花放电的气体分解产物展开了研究.在所搭建的放电频率和放电能量可控的SF6火花放电分解实验平台上,进行了5个不同放电能量等级下的SF6火花放电分解实验,利用GC-MS对气体分解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SF6火花放电气体分解产物有SOF2、SO2F2、SOF4、SO2、CF4,其含量均随火花放电次数的增加而上升.随着单次火花放电能量的上升,SOF2与CF4的含量也
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一维TiO2纳米线阵列因其能提供电子转移的直接通道而受到广泛关注[1,2].这里我们采用简单的一步溶剂热法在没有使用任何表面修饰剂和模板条件下在FTO衬底上生长出超长单晶金红石型TiO2纳米线阵列.通过改变反应溶液中乙醇含量,可调控TiO2纳米线阵列的长度及多孔结构.
Pt3Ni alloy supported by carbon nanofibers (CNF) composites (Pt3Ni/CNF)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solvothermal process were introduced into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Cs) as counter electrode ( CE) f
会议
TiO2光阳极不仅是吸附敏化剂的载体,也是电子传输的载体,是染料敏化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在提升电池性能的方法中,设计既能够吸附大量敏化剂,又能够提供快速电子传输通道的复合结构TiO2光阳极受到人们关注[1-3].
卟啉类敏化剂以其较好的光响应能力、相对较高的摩尔吸光系数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以卟啉类分子作为敏化剂的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己突破13%.本文以己报到的分子SM315为基础,基于D-π-A的思想设计了ZnSM系列卟啉敏化剂分子候选体,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候选体分子和参比分子进行了分子结构、分子
The ideal liquid-solid heterogeneous electrocatalysis should have not only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but also free electron transport.However,preparing a single catalysts that simultaneously possesses b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具有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工艺技术相对简单的特点1,2.DSSCs主要是由导电玻璃、氧化物纳米多孔膜、染料敏化剂、电解质溶液和对电极组成.其中染料敏化剂能吸收太阳光,并产生光子,对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光敏染料主要分为金属有机染料和纯有机染料,纯有机染料具有摩尔吸光系数高,成本低,易于提纯等优点,近年来获得很大发展.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作为新兴的低成本薄膜电池受到了研究者的长期关注.阻碍敏化电池性能提高的关键因素是电池的敏化二氧化钛薄膜与电解质之间的强界面复合.对具有高电子转移速率常数的电解质体系,诸如钴、铁配合物电解质以及空穴传输材料等,采用有效的抑制电子复合策略是这些电解质在敏化电池实现应用的前提.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处理二氧化钛而后进行染料敏化己被实验证明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电池的效率.
本文主要对浏阳豆豉自然发酵工艺过程中豆豉的理化、微生物指标、滋气味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湖南某豆豉厂取样,采用可培养方法测定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并检测不同阶段的总酸、氨基酸态氮、蛋白质及水分的变化、电子舌测定滋气味变化.结果表明:在浏阳豆豉生产过程中,制曲时细菌总数在发酵4d达到最大值3.8×1011CFU/g,霉菌总数的最大值为1.5×105 CFU/g,总酸和氨基酸态氮的变化趋势相似,成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