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胶体金探针的伏马菌素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制备与应用

来源 :国家真菌毒素防控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中国真菌毒素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dp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伏马菌素(Fumonisin,FB)主要是由串珠镰刀菌属产生的一类有毒且致癌的真菌毒素,包括FB1,FB2,FB3等11种,其中FB1是主要的也是毒性最强的组分,主要污染玉米、小麦、稻米等粮食作物及其制品.采食含有FB1的饲料和食品,可导致人及动物中毒,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FB1列为2B类致癌物质(即人类可能致癌物),并对其在饲料及食品中含量做了限量(2mg/Kg)规定[4]。建立快速、便捷的伏马菌素检测方法是食品安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利用EDC法制备FB1免疫原FB1-BSA,通过动物免疫和细胞融合,制备高亲和力,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抗FB1McAb。该FB1McAb与FB2,FB3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385%和72.4%,与其他真菌类及霉菌类毒素无交叉反应。利用Mey”s稳定法合成胶体金-McAb探针并制备免疫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灵敏性高,特异性强,IC50为58.08ng/mL,LOD(最低检出量)为11.24ng/mL;与FB2,FB3的交叉反应率较高,可用于同时检测玉米样品中FB1,FB2,FB3的含量;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平均回收率为90.42%~93.00%,CVs(变异系数)为1.25%~3.73%。因此,我们成功制备出能同时检测玉米样品中FB1,FB2,FB3快速检测试纸条,为现场同时检测玉米样品中伏马菌素的含量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由真菌寄生曲霉和黄曲霉菌等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最强,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划定为IA类致癌物.本研究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稻米、玉米和花生粕为研究材料,研究挤压加工条件下AFB1的降解率,探讨AFB1降解的可能机理以及降解产物的化学结构、降解路径,初步评估了AFB1的热降解产物的毒性效应.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机筒温度
近年来纳米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各样具备特殊功能的纳米材料不断被设计和制备出来,并已被广泛应用到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当材料的尺度降低至纳米水平,往往能表现出很多独特的性质,如能将其与生物传感器结合将有望进一步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展了多种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高灵敏生物传感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真菌生长以及产毒机制的研究中。在这次的报告中,我将首先简述纳米生物传
稻曲病(Rice false smut)是由稻绿核菌(Villosiclava virens)侵染水稻形成的一种世界性水稻真菌病害,不仅造成水稻减产和品质的降低,还能产生为害水稻和人畜的毒素,影响水稻的生长和食用安全性.迄今,从稻绿核菌(稻曲球)中已阐明的毒素包括稻绿核菌素(Ustilaginoidins)和稻曲菌素(Ustiloxins)两大类.稻曲菌素能抑制真核生物微管蛋白组装和细胞骨架的形成
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有毒代谢产物,目前已经确认化学结构的霉菌毒素多达400多种.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谷物和饲料往往同时被多种霉菌毒素同时污染,从而对人或动物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反应.本研究针对谷物和饲料易于受侵染的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麦角菌属(Cla
真菌毒素是一种能够广泛存在于多种食用农产品及不同饲料样品中的有毒物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给人和动物的带来较大的健康风险.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开展真菌毒素的筛查、代谢规律及危害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而标准品的获得和检测技术的快速灵敏准确则是从事这些研究的支持和保障。主要从真菌毒素的检测手段及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汇报。在检测技术方面,研究建立了食用菌、食用农产品(玉米、小麦)及不同饲料样品(
呕吐毒素,又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简称DON),是一种由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复合群产生的属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目前,呕吐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法(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其中ELISA法虽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但是不适合现场检测;GICA法虽然适合现场检测,但灵敏度低,不能准确定量。HPLC法为国标推荐方法,前处理
基于磁珠的免疫亲和纯化方法(magnetic-bead-based immunoaffinity extraction,M-IAE)已经广泛应用于复杂食品及饲料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1的富集.然而,这种方法在应用上有其自身的缺陷,包括免疫亲和材料的富集能力差、重复使用性差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M-IAE方法富集玉米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B1。通过制备具有良好环境耐受性的纳米抗体(anti-AFB1Nb
本文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由纯绿青霉(Penicillium berrucosum)、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和炭黑曲霉(Aspergillus carbonarius)等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严重的胚胎毒性、肝脏毒性和肾脏毒性,严重危害食品、饲料安全和人体健康.本文以近红外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作为发光标记物,结合磁分离技术和适配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镰刀菌属的成员污染了玉米和小谷粒粮谷类农产品及相关制品后产生的非类固醇类、具有强雌激素样作用的霉菌毒素.ZEN主要污染农作物,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及收获后的加工、贮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均可产生,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动物及人类的健康,给农业、养殖业等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选择抗体灵敏度及亲和力相对较好的4A3-F9株抗体组装ZE
果蔬在生长、采收、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过程,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特别是在贮藏期间,由病原菌侵染引起的果蔬采后腐烂较重,产生并积累各种真菌毒素.其中,污染果蔬及其制品的最主要真菌毒素包括链格孢霉毒素(Alternaria toxin),展青霉素(patulin,PAT),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OT)、黄曲霉霉素(aflatoxin,AFT)及镰刀菌毒素(fusariumto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