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多模式CT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采取溶栓治疗主要依据时间窗.希望通过多模式CT的影像检查找到患者的组织学差异,明确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以期用个体化的"组织窗"指导静脉溶栓治疗.方法:自2011年12月起开展急性脑梗死的急诊多模式CT影像检查.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中胆红素含量的变化,探讨血清胆红素的变化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67例)及非大面积脑梗死组(119例),分别检测其卒中发生后24小时内和2周时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并与110例健康对照比较.
会议
背景和目的: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美国为2011年的《成人脑死亡诊断循证指南更新版》,中国为2009年由卫生部制定的《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修订稿)》.两个版本的指南有所不同,本研究拟通过临床病例,比较两个指南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效果.
会议
目的:对一RVCL家系进行报道,以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选择临床症状符合RVCL诊断的1例患者,完善眼底荧光素造影、头颅影像学检查,并采集外周血白细胞提取DNA后进行TREX1基因分析.对其哥哥(编号Ⅱ-3)的额叶占位灶切除术的病理标本进行再观察,并从脑片中提取DNA后进行TREX1基因分析.
会议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VNS)联合脾脏切除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成年SD雄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ICH组、ICH+VNS组、ICH+VNS+脾切除术组、假手术组,每组各8只,采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ICH模型,ICH后使用BL-420电生理仪器刺激暴露的右侧迷走神经,刺激参数:ICH造模30min后,0.5mA方波,0.3msec,20HZ,5min/次,持
会议
目的:探讨鼓室内灌注利多卡因、甲泼尼松龙混合液配合习服疗法(TRT)治疗老年慢性主观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年龄>60岁,病史>12个月的主观性耳鸣患者56例(62耳)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38耳)鼓室灌注利多卡因、甲泼尼松龙混合液配合TRT治疗,同时口服银杏叶片和甲钴胺片.对照组22例(24耳)仅口服上述药物配合TRT治疗.
会议
目的:观察江苏地区H型高血压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检测35例江苏地区H型高血压患者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35例江苏地区H型高血压患者MTHFR C677T基因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TT基因型、CT基因型、CC基因型.TT基因型6例,CT基因型11例,CC基因
会议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前血脂水平(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及他汀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溶栓后出血转化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我科2005年-2012年期间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共110例,根据患者溶栓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所有患者都在溶栓后24小时内检测血胆固醇及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溶栓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了解有无出血转化,比较两组溶栓后症状性出血发生率及3个月后的mRS评分
会议
目的:评价DWI-ASPECTS评分用于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10-2013年入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53例,均在入院时完成头颅磁共振平扫及弥散成像,并于发病4.5小时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0.6mg/kg).
会议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非淀粉样变性,非动脉硬化性的遗传性脑血管病.CADASIL临床表现多限于神经系统,但实质上是一种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
会议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早期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为对照组,分别治疗14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运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