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团簇的新结构、形成机理及其光伏性能:从发现到制备再到应用

来源 :第十五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mey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有不同碳原子数的纯碳结构构成了丰富的碳团簇宝库,以富勒烯为典型代表的碳团簇因其独特的笼 状结构而产生了独特的电子受体、自由基消除、光限幅等性质,但目前主要还是基于C60和C70等少数几种富勒烯展开基础与应用研究,棘手的原因是大多数新型富勒烯因违背了独立五元环规则(Isolated Pentagon Rule,简称IPR)而出现大的结构张力和低的芳香性,通常只能在气相中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 出了“张力释放”和“局域芳香化”两个基本原理,在碳电弧或燃烧合成富勒烯的过程中,通过氯化或氢 化进行笼外衍生,稳定了一系列含相邻五元环的新型富勒烯,包括C50、C54、C56、C58、C64、C66、C72和C78等,同时,通过富勒烯自身将一些更小的碳团簇捕获下来,并借助单晶X射线衍射精确表征了这些含有不同原子数的碳团簇系列结构,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碳团簇的形成机理。进一步,我们放大了富勒烯的合成 规模,完善了年产吨级富勒烯(以C60和C70为主)的工业生产工艺,并将富勒烯及其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 材料应用于有机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挥了富勒烯的光伏性能与作用。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复合固体是指两相或多相物理或化学复合的固体。复合的目的是优化单相固体的结构和功能,或实现多功能化。单相固体物理化学性质的严格理论计算可以被实验验证,但复合固体由于结构和性能的复杂性,目前可遵循的规律性理论设计和实验很少。我们的研究表明,结构复合固体的主要设计依据是调节两相或多相的杨氏模量关系,以达到结构增强或互补的作用;而功能复合固体的主要设计依据是调节具体功能的能量关系,以达到功能增强或互补的作
固体的局域结构是研究固体从原子到纳米范围内原子的空间排布,在固体物质中原子分布往往不均匀,导致结构的局域化。由其纳米固体的表界面效应,长周期的平均晶体结构往往不能准确描述纳米颗粒的本征属性,其结构的局域化需要局域结构的方法和手段表征。本课题组近年对无机固体,如ScF3、钙钛矿铁电化合物、永磁体合金Ho2Fe17等,以及纳米固体,如合金PtNi、PtFe、氧化物CeO2、SnO2、TiO2等,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