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蚕豆幼苗生长和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园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ha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蚕豆喜冷凉,不耐高温.近年来中国长江流域在设施中反季节栽培蚕豆面积不断扩大,但蚕豆苗期极易遭受高温胁迫伤害.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高温胁迫条件下蚕豆幼苗生长和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探讨外源Spd缓解蚕豆幼苗高温胁迫的生长和生理机制.以菜用型蚕豆东方大粒为试材,将30d苗龄的蚕豆幼苗置于昼夜温度40 ℃/32 ℃和28 ℃/20℃的光照培养箱内,分别采用0和0.5 mmol·L-1Spd处理植株根系,对照一直放在温度为28 ℃/20℃的光照培养箱内.在处理3d后,每处理随机抽取15株幼苗,测量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鲜样质量、地下部干、鲜样质量及主要功能叶的叶面积,采集同部位功能叶用以测定内源Spd、精胺(Spm)、腐胺(Put)含量.结果表明:昼夜温度40 ℃/32 ℃的高温胁迫下,蚕豆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鲜样质量、地下部干、鲜样质量及主要功能叶的叶面积均显著降低,外源添加0.5 mmol·L-1 Spd处理可明显缓解高温胁迫对蚕豆幼苗生长的抑制,增加植株生物量的积累.高温胁迫下,蚕豆幼苗叶片中游离态、结合态和束缚态Put含量显著降低,而游离态、结合态和束缚态Spd和Spm含量显著升高.从多胺种类上来看,蚕豆幼苗体内3种形态Put均向Spd和Spm的转化可能是蚕豆幼苗对高温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喷施外源Spd处理促进叶片中Put和Spd含量的升高,而Spm含量略有下降.由于Put是Spd的上游产物,而Spm是Spd的下游产物,外源Spd维持幼苗叶片较高的内源Spd含量可能对蚕豆幼苗耐热性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外源添加0.5 mmol·L-1 Spd可明显缓解高温胁迫对蚕豆幼苗生长的抑制,提高植株生物量的积累,维持叶片内较高的内源Spd含量,进而提高蚕豆幼苗的耐热性.
其他文献
为探究Ca2+在一氧化氮(NO)增强黄瓜抗氧化能力提高耐冷性中的作用,以津研4号黄瓜幼苗为试材,利用NO供体亚硝基铁氰化钠(SNP),游离Ca2+螯合剂EGTA,质膜Ca2+通道阻断剂三氯化镧(LaCl3),钙调素(CaM)活性抑制剂三氟拉嗪(TFP)和钙调素激酶(CaM-PK)阻断剂W-7,研究低温胁迫下(10 ℃/6 ℃)黄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属葫芦科黄瓜属,世界各地广泛栽培.黄瓜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及相应数据库的成功构建为黄瓜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遗传基础.构建饱和的黄瓜突变体库是分离、鉴定黄瓜功能基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创建黄瓜突变体库不仅可以拓宽黄瓜遗传基础,解决遗传狭窄的问题,而且可以加速黄瓜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步伐.甲基磺酸乙酷(Ethylmethane sulfonate,
黄瓜是硅积累较高的双子叶植物,但其硅吸收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中克隆了黄瓜硅转运体基因CsLsi6,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该研究将为阐明黄瓜硅吸收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以水稻的OsLsi6为基础,通过同源克隆获得黄瓜硅转运体基因CsLsi6,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该蛋白的特点.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利用黄瓜原生质体瞬时表达进行该蛋白的亚细胞定位.CsLsi6的硅
前人对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已有相关研究报道,但其配施应用的效应如何,还少有大田方面的试验报道.本试验旨在探索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及其配施对大棚春黄瓜生长、产量及病害的影响,以便为大棚黄瓜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以博新808 春黄瓜、EM微生物菌剂(简称EM)、土壤调理剂、激抗菌-968微生物菌肥(简称968)为试材,在施用底肥的基础上,大棚试验设968、土壤调理剂、968+土壤调理剂、EM+土壤调理剂、
黑龙江省兰西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哈尔滨市双城区是黑龙江省大棚西瓜的主产区,由于多年连作,土传枯萎病日趋严重,直接影响西瓜产品质量、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于2015-2017年进行了土壤处理联用生物有机肥防控西瓜枯萎病的田间试验,在西瓜枯萎病高发土壤(西瓜连作8季以上)上,2015年秋季利用棉隆进行土壤熏蒸,2016年春(西瓜苗定植前)施用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2017年继续施用
目前关于甜瓜无毛性状的研究仅停留在其遗传规律分析和生理特性,尚未进行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子机制的研究.本研究中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在甜瓜上分离到1个控制无毛性状的候选基因gl,它编码一个HD-ZIP Ⅳ转录因子.结果不仅对甜瓜性状改良和育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对多细胞类型表皮毛形成分子机制的认识.选用甜瓜正常材料M465,植株茎蔓及叶片表面有刚毛和短茸毛,用手触摸较粗糙有扎手感
植物胚性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依赖于大量分子事件的发生,但这些关键调控阶段还不是很清楚,分离鉴定相关基因可能是解释胚性发生分子机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虽然关于再生基因在拟南芥、水稻等一些作物上作了一些探讨,但在甜瓜(Cucumis meloL.)上的研究却很少.甜瓜是葫芦科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甜瓜生产国,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甜瓜种质资源
目前国内外蔬菜栽培使用的基质大多由草炭、蛭石和珍珠岩配制而成.草炭是湿地条件下植物残体不完全碳化所形成的产物.草炭资源不可再生.椰糠属于椰子的副产物,具有可降解、纯天然和环保等的特点,其保水性能和透气性能十分突出,可作为草炭的替代物.本试验目的是筛选出适合设施甜瓜无土栽培的椰糠基质配方,探讨椰糠替代草炭的可行性,为开发新型、轻质的基质配方提供技术依据.以甜瓜西州蜜25号为试材,于2016和2017
热处理(通常采用热水或热空气短时处理)作为一项鲜活园艺产品采后保鲜的技术,其研究与应用迄今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的采后处理与保鲜上,而有关热处理对切花采后保鲜及其作用机制仅见一些零星报道且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此,本试验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Real切花为试材,在其经适宜热空气处理后的不同时间点取花瓣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分析,以期在转录水平上发现与热激响应有关的
百合是国内外花卉市场中的重要切花之一,其姿态优雅、气味芬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百合性喜凉爽,不耐高温,而中国夏季的高温严重影响了百合切花的质量和品质,因此,提高百合的耐热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随着现代生物学及其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改良百合耐热性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百合耐热相关基因的筛选和功能的验证,可以为百合的耐热育种提供候选基因,进而为培育百合的耐热品种奠定理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