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橡胶树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植保科技奖颁奖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qs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我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超过1 700万亩,其中海南和云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5%以上。由专性寄生的橡胶树粉孢(Oidium heveae Steinm)引起的白粉病是我国橡胶树上为害最严重的病害,病原菌只侵染橡胶树嫩叶、嫩芽、嫩梢和花序,因此病害主要流行于橡胶树大量抽嫩叶的春季。中国1951年在海南岛发现该病,随后陆续在各植胶区发现并多次暴发流行。由于迄今还未选出一个能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的抗病品系,针对橡胶树白粉病的防治还是以化学药剂为主,因此病害预测在病害防治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前人通过大量的田间调查,发现越冬菌量、橡胶树物候和冬春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是影响该病流行的主要因子。本试验通过室内在不同物候期的橡胶树幼苗上接种白粉菌分生孢子,置于不同温度下培养,调查潜育期、病斑数和病害严重度等流行学参数。结果 表明:15℃下,病害在3个物候期发展很慢,潜育期超过10天,而且病斑小,产孢量也很少;20℃下,病害潜育期5天左右,产孢量较多;在25℃和28℃条件下,病害潜育期在3个物候期均不超过4天,而且产孢量很多;而在30℃下,病害潜育期在3个物候期也均不超过4天,但病斑小且产孢量也很少;当温度超过35℃,3个物候期的幼苗上均未发病。研究结果为构建橡胶树白粉病的预测模型提供了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光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子,在植物病原互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光可以影响植物病原细菌在侵染寄主过程中的致病性.非光和细菌中存在一类可以通过感受红光进而调节细菌生理生化活动的蛋白,即细菌光敏色素(bacteriophytochrome photoreceptors,BphPs).该类蛋白在植物病原细菌中可参与调控多种致病力表型,如:群集运动、群体感应、胞外水解酶等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发
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发的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是检疫性种传细菌病害,能严重为害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西瓜噬酸菌的具体致病机理尚未明确,目前,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缺乏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因此急需对西瓜噬酸菌的致病机理进行研究,以为果斑病的针对性防治提供理论指导.AAA ATPase (ATP
伏马菌素(Fumonisins,FUM)是由镰孢菌产生的可对动物产生神经毒性如马脑白质软化等的双酯类真菌毒素.为了探明引起苜蓿根腐病的镰孢菌是否具有产伏马菌素的潜力,以便进一步分析可能造成苜蓿饲料中含有该毒素而对牲畜产生影响,本研究利用已报道的检测伏马菌素基因的引物FUM8 rp679/rp680,对分离自苜蓿根腐病症状样品上的具有致病性的镰孢菌进行DNA PCR扩增.rp679序列为5-CGTA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重要的玉米叶部病害,流行年份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玉米大斑病的病原为玉米大斑刚毛座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属于异宗配合的子囊菌,虽然有性生殖在自然界中还未发现,但存在A、a交配型菌株和Aa两性交配型的菌株.为明确两性菌株的出现频率的变化,采用张泗举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交配型基因Mat1和Mat2,对2016年和2017年采集的667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进行交配型
玉米受到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后会释放一系列的次生代谢物(主要为萜类化合物)进行防御,在这一过程中萜类合成酶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玉米TPS6基因编码一个倍半萜合成酶,产物为β-macrocarpene和β-bisabolene.已有研究表明病菌及害虫为害玉米后都会诱导TPS6的表达,这表明TPS6基因可能参与玉米的抗病虫过程.
在中国北方玉米秸秆还田麦区,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引起的纹枯病已成为小麦重要土传病害之一,并在河北麦区上升为小麦第二大病害.为明确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接种4种经含玉米秸秆腐解物培养基继代驯化培养的禾谷丝核菌后,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表明,在添加有玉米秸秆腐解物的1/2 PSA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后,RV1
为明确我国不同地区谷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种群多样性,利用Rep-Pot2-PCR技术对我国不同谷子产区的249株谷瘟病菌DNA进行扩增和指纹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扩增条带范围为1~13条,片段大小在0.38~22.3kb,谷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复杂.基于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0.85相似水平下,2015年的133株谷瘟病菌菌株共划分为20个遗传宗谱,包含一个优势宗谱
优化苹果主要病毒RT-PCR检测样本采集及保存方案,提高病毒检测的可靠性,为实现果园无毒化栽培奠定基础.以携带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kin scar viroid,ASSVd)、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spot virus,ACLSV)、苹果花叶病毒(Apple mosaic virus,ApMV)、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
甘蔗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 (Ashby) Dowson]引起的甘蔗重要病害.2017年在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蔗区的甘蔗上发现疑似白条病的病害.从病株蔗茎中分离得到的细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该病害的病原菌.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的16S rRNA基因、gyrB基因和rpoD基因进行了BLAST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病原菌的3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白条黄
火龙果褐腐病(溃疡病)是由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 dimidiatum)侵染引起的对火龙果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真菌病害,每年在华南地区均造成严重损失。为明确病原菌侵染火龙果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测定了不同浓度、温度和茎秆年龄处理对火龙果茎秆的致病力差异,以期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显示,孢子浓度为4× 106、1× 106、1×105、1×104个孢子/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