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跳远技术的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方法

来源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u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就是摄像机跟踪运动目标来记录运动的图像,并通过专门的图像解析系统解算得到运动目标空间实际三维坐标的方法.在摄像机架设在位置固定的三角架上后,摄像机可以绕垂直轴左右摇动,也可以绕水平轴上下摇动,这两个功能可保证摄像机可跟踪运动目标拍摄图像;与此同时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像机的焦距可调,从而保证了尽可能大运动目标成像.三级跳远的生物力学分析目前通常采用多台摄像机平面拍摄的方法来获取二维运动学参数,获取三维运动学参数的研究实例还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三级跳运动技术的实测较为详细地介绍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方法,以期为今后的大范围运动技术的研究提供一获取三维运动学数据的新方法.通过上述的步骤可得到运动员助跑倒3步和三跳全过程的三维棍图。需要指出的是:这三维棍图是相对于框架所确定的坐标参考系的,需要经过参考系置平和平移,才可计算得到符合实际的运动学参数。从控制球1到15在框架坐标系Y方向上的距离有24.5m,高度的变化有72cm,这说明框架坐标系XOY平面与水平面不平行。应用《控制点测量与坐标转换软件系统》的置平参数计算功能,计算得到框架坐标系的XOY平面绕X轴逆时针旋转1.51°就可将框架坐标系XOY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参考系在垂直方向平移0.4513m,这样可使得坐标系XOY平面与地平面重合。经过参考系置平和平移后,可得到李延熙完成15.75m试跳的关键运动学参数,其中助跑倒3步的步长分别为2.43m,2.18m和2.24m;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的三跳的距离分别为5.79m、4.32m和5.64m,三跳比为36.8︰27.4︰35.8;此外还得到了三跳踏板和起跳时的重心水平与垂直速度以及起跳角度等运动学参数。使用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的方法对三级跳远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只要使用至少两台摄像机就可以完成技术动作全过程的三维运动学参数获取以及分析工作。此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大范围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三维运动学参数获取以及分析工作之中。
其他文献
剧烈运动的大鼠和能量摄入受到限制女性,血液中瘦素的浓度较低并伴有内分泌异常.瘦素介导了葡萄糖进入下丘脑,控制GnRH脉冲释放所需要的能量.当瘦素水平较低时,下丘脑将因无足够的葡糖糖供能而引起GnRH释放的紊乱或停止,导致月经功能的紊乱.本研究在不改变大鼠运动负荷、不使用药物干预的情况下,仅以补糖方式提供外源性可利用能量干预动情周期抑制大鼠,观察动情周期抑制大鼠的动情周期恢复和瘦素水平的改变情况,探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肥胖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肥胖因危害健康已被列入世界范围的流行病,一些研究表明脂肪的分布比脂肪的总量对健康的威胁更大.中年女性在绝经期前后,受体内激素代谢的剧烈变化,发生肥胖的比率上升且以腹部脂肪的堆积为主.。本研究旨在了解FATmax运动下肥胖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变化解释其减肥的相关机制,为制定和实施运动减肥处方提供理论依据
武术,一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其具有很强的身体实践性,武术文化是关于身体修为的理论,其以中国传统文化“身体哲学”为基础,所以建构武术文化的身体论,是今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正是本项目希望予以探究的主题。基于身体观与体育文化的密切联系,选择在中华身体观语境下研究武术文化,从人体生命结构、社会伦理、万物自然三个层面对武术文化进行探索,旨在为武术文化的传承提供理论依据,使武术文化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独立体育院校中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提出独立体育学院传统武术的发展策略,以提高独立体育学院中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力度,使独立体育院校中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同步发展,让独立体院中的优秀武术人才接触到真正的传统武术,并把传统武术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通过研究的结果可知,传统武术在独立体育院校的发展并不是十分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第一,武术专业课的课堂内容应进行适当微调,
本研究以土家族巴山舞为例,通过系统动力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的融合,构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理论模型,分析其结构、功能以及各要素间的关系,厘清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以期发挥整体效应和功能,为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适度动力,进而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要建立认知引导机制,激发内部源
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协同控制是实现肢体协调运动的基本条件.前期研究发现,肌肉疲劳过程中拮抗肌的共收缩活动会产生规律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影响关节稳定性及肌肉收缩效率,还是促进运动训练成绩提高和疲劳相关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诱因.但目前对于这种变化的潜在生理学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通过分析运动诱发局部肌肉疲劳过程中及疲劳前后运动任务中主动肌、拮抗肌肌电信号与自发脑电信号的时、频、相
通过测试篮球专项男大学生完成急停起跳动作时下肢生物力学指标,探讨该群体完成急停起跳动作时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以及膝关节损伤对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影响,为探寻膝关节损伤的发病原因提供生物力学依据.结果显示男子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后会减小髋关节和膝关节内旋角度,增大踝关节外旋角度,从而增加下肢支撑面积。膝关节损伤后,会减小地面反作用力,增加髋关节、膝关节屈曲角度,从而减少膝关节负荷和韧带所受的剪切力
步态终止是步态周期的一个环节,指由周期性步行运动状态转变为静止站立状态的中间过渡阶段,急停是其特殊形式.良好的身体姿势控制能力是完成步态终止的前提.负重和突发外界干扰是影响身体姿势控制能力的两个常见因素.手提重物行走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较常见,急停是老年人手提重物行进过程中遇突发干扰时较常采用的一种策略,由于老年人的肌肉力量、灵活性、柔韧性、平衡性随年龄增长下降直接导致其身体姿势调控能力下降,此时,
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多种多样,技术动作千差万别,但不管多么复杂的运动,爆发力水平是运动生物力学领域评判各项目特点非常重要的关键参数.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技术,对运动员在各种技术动作中爆发力水平进行实时的测试与反馈,可以准确的反映出运动动作中加速度值的变化,进而监测爆发力,实现对运动员专项技术和训练质量评价的目的,提高训练效率.研发成功的BRISS1型爆发力实时测试系统即可应用于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测
举重是我国传统优势项目,挺举是举重比赛的第二个竞赛动作,其成败与否直接影响比赛的总成绩.运动员在试举极限杠铃重量下(比赛环境中试举成功的最大重量)的成功试举技术可认为是最接近生物力学规律,可以作为技术模式的典范..对我国男子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进行研究可以为教练员及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实时反馈与评价提供理论参考,为举重实时技术诊断及评价软件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实时进行运动技术诊断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