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颈区病变伴寰枢椎脱位手术方式选择-附26例病例报道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loveyo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与一期经口咽松解联合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在枕颈区病变伴寰枢椎脱位患者中的选择以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断枕颈区病变伴寰枢椎脱位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7~65岁,平均45岁.颈椎侧位X线AO/PO比值、寰齿前间隙(ADI)评估寰枢椎脱位情况,三维重建或颈椎磁共振(MRI)评估寰枢区病变、斜坡枢椎角改变和脊髓压迫情况,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术中全麻状态下行大重量(10~13Kg)颅骨牵引,寰枢椎脱位可复位患者采取单纯后路固定融合术,寰枢椎脱位不可复位患者行经口咽松解复位联合颈后路固定融合术.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8年,平均21个月.寰枕融合伴寰枢关节脱位7例,颅底凹陷9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6例,类风湿性寰枢椎脱位4例.单纯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手术19例,一期经口咽松解复位联合颈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7例.枕颈固定16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0例.AO/PO比值术前3.21±3.14,术后1.21±0.64;ADI术前5.1±2.73mm,术后1.7±0.43mm.CT或MRI斜坡枢椎角术前108±7.5°,术后127±8.3°.JOA评分术前9.1±2.3分,术后14.4±3.1分,改善率67%.结论:全麻状态下,大重量牵引可复位患者,单纯后路复位固定融合可取得良好疗效,大重量牵引不可复位患者,仍需行经口咽松解联合颈后路寰枢关节复位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
其他文献
患者 男,37岁.因发热、胸闷、腹胀、尿黄一周入院;急性病容,皮肤巩膜黄染;体格检查:右侧腹肌紧张,肝肋下平脐.当地血常规:WBC 7.8×109/L(4~10×109/L ),当地肝功能:ALT 201U/L,AST 208U/L(0~40U/L).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RT:WBC 8.3×103/L ;ESR 23mm/h末,肿瘤标志物:CA-125 64U/ml;FER 1901(30~40
目的:对比观察三种不同方式的呼吸控制训练方法(屏气模式),探讨不同呼吸控制训练方法对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426例,男235例,女191例,年龄32~85岁,平均(65.45±3.27)岁;7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26例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按预约顺序随机分为三组:平静呼吸组142例、深吸气组142例和过度换气组142例.三组检查者年龄、性别、文化
目的 探讨肾脏CT增强扫描时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以来临床确诊肾脏肿瘤且均利用宝石CT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增强的52例患者的CT图像资料,52例患者肾脏髓质期均采用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进行扫描,其中常规剂量扫描利用滤波反投影技术重建图像,低剂量扫描分别利用滤波反投影技术和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分别对各组图像的噪声、信噪比、肿瘤形态学特征以
大脑皮层病变可累及很多疾病,如血管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感染及遗传性疾病等。其中,某些疾病为典型的单独皮层受累,如CJD、皮层坏死、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及MELAS等,有时合并有皮层下病变。本文主要概括了皮层受累的常见疾病、影像学特点、影像学诊断思路,并着重于皮层DWI高信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
目的 研究探讨使用3D STIR序列行腰骶神经根扫描中,静注GD-DTPA对比剂在显示神经根形态,以及背景抑制效果两方面探讨增强扫描在腰骶神经根成像中的优势和价值.方法 应用飞利浦INGENIA3.0 超导磁共振,对随机的20例行腰椎平扫加增强受检者进行两次3D STIR冠状位扫描,两次扫描分别在静脉注射GD-DTPA对比剂前后进行,前后使用的序列设置相同,将平扫序列扫描得出的图像作为对照组,增强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院诊断颈椎管狭窄症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42例,年龄36~72岁,平均56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21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55例,根据术前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确定颈椎管狭窄分类、狭窄程度、累及节段、颈椎曲度及有无合并椎体后上下缘骨赘、巨大椎间盘突出,选择单纯颈前路或颈后路手术、一期或二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4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组:A组为实验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部分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B组为对照组(采用改良Wiltse手术入路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不同Allen分型的前路、、后路、后前路联合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60例颈椎骨折脱位,男38例,女22例,年龄21~65岁,平均45岁.收集术前患者脊髓损伤Frankel分型、JOA评分,单侧或双侧关节绞索,颅骨持续牵引C臂透视复位情况,根据Allen分型、术前牵引效果选择前路、后路、后前路联合手术方式,记录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纠
目的:观察胸椎椎管后壁切除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诊断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15例,男18例,女8例,年龄35~69岁,平均53岁.分型:局灶型6例,连续型9例.15例患者均采用气动磨钻行胸腰椎椎管后壁切除("揭盖式")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总结并分析"揭盖式"手术方式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腰骶椎结核的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5年6月诊断腰骶椎结核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18~64岁,平均32岁。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根据术前血沉、CRP变化、ODI指数,腰骶椎X片,MRI等影像特点,选择单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一期或二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术后卧床休息1周~6周,坚持正规服用抗结核药12-18月,定期随访(术后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