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源对L-赖氨酸发酵的影响

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酵工程研究会第十九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ryonec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TK12为出发菌株,研究了不同氮源及硫酸铵流加方式对L-赖氨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浆和硫酸铵是合成L-赖氨酸比较适宜的氮源。研究硫酸铵流加方式时发现:硫酸铵前期控制在10~15 g/L,后期控制在5~10 g/L,这样分阶段控制更利于菌体生长和发酵产酸。在硫酸铵分阶段控制的基础上提出葡萄糖反馈控制硫酸铵浓度的混料流加的方式,发酵64h,赖氨酸的浓度及糖酸转化率分别达到135.6g/L和39.1%。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发酵生产胞苷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三水平正交试验考察葡萄糖、玉米蛋白粉、玉米浆、K2HPO4、尿素、起始pH值和发酵温度对发酵生产胞苷的影响。
会议
对于蜂窝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相邻小区间的同频干扰是影响系统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OFDMA系统上行链路的多小区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基于博弈论,各用
本文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S1138为供试菌株,对微生物转化法合成L-半胱氨酸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产酶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和产酶条件进行研究,得出了TS1138菌株产
本文通过对L-异亮氨酸生产菌TC21的5L罐发酵研究,利用途径分析的方法对L-异亮氨酸的发酵过程进行优化,提出了分阶段控制溶氧的发酵方法。实验证明,通过溶氧分阶段控制发酵生
一、青少年时代  沃瑟伯格教授于1927年3月25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 New Brunswick一个商人家庭,其外祖父是一成功的涂料和房地产经营者,家境优厚。自幼学习成绩优秀,经常跳级,并
期刊
本文使用代谢工程的方法,对黄色短杆菌合成L-异亮氨酸的生物过程,进行了代谢途径分析和代谢流分析。研究了L-异亮氨酸在5L罐发酵过程中后期的代谢流分布,结合途径分析提出了
一九一○年十月三十日生于山东省利津县,原名长治,后改为长植,常用名为长之。一九二九年入北京大学预科甲部,为北京《益世报》编辑副刊《前夜》,写《我所认识的中山先生者》
betatrophin为一种新发现的分泌蛋白,主要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表达。目前大部分研究提示betatrophin可显著、特异性地促进β细胞增殖,从而改善机体对糖的耐受。但有研究不支持
针对当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朝高分辨率、多模式方向快速发展的趋势,兼顾星载SAR系统多种工作模式的特点,总结星载SAR系统的星地一体化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