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及雷达特征对比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006年6月7日和6月19日衡水市的两次强对流天气从影响系统和多普勒雷达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6.07"过程影响系统为低涡底部的浅槽及弱冷空气,地面有弱冷锋配合,高层冷空气较明显."6.19"过程影响系统为副高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与弱冷空气结合,在切变线附近产生强对流天气,低层冷空气起主要作用.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图上,回波强度越大,产生的对流天气越剧烈,"V"形缺口回波的出现,预示着冰雹的产生.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的快速跃增可以很好地预测降雹的可能性,而其长时间维持一较高值往往有短时暴雨出现.回波顶越高,对流云发展越旺盛,出雹的可能越大.冰雹指数越多,维持时间越长,出雹的可能越大.早期发现中气旋的雏形并判断其发展趋势对下游的天气联防预警尤为重要.基本速度图上有逆风区或正负速度对出现时,可以作为短时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一种指标.
其他文献
利用中国东部355站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定义空间均一化降水指数,通过联合经验正交展开(EEOF)等方法研究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推进过程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雨带以110°E为界分东西两个雨带中心向北推进,且由于此两雨带进程不一致,致使整个东部夏季雨带呈东北西南向向北推进.当雨带推进偏强时,雨带易偏北,夏季多出现Ⅰ型降水分布,雨带推进偏弱时,雨带易偏南,夏季多出现Ⅱ型、Ⅲ型降水
通过对2005年8月1日至3日发生在淮北地区的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了解了此次暴雨天气形成的主要机理,暴雨的发生必定要有合适的环流形势配置,并且有充足的水汽和辐合上升运动.此次过程,中低层西南急流和切变线为暴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CAPE、CIN、Li等物理量特征在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得到了研究.
本文简述了北京地区运五、安26、夏延飞机3种机型的4类作业播撒装备及相应的水泥、液氮、碘化银烟条等催化剂播撒量情况.
本文分别运用反距离加权法,普通克里金法,最小曲率法对1996年至2005年太平洋海域的Argo浮标温度,盐度进行空间内插.交叉验证结果表明:克里金插值法效果相对更好,温度的插值以普通克里金球形模型最佳,盐度的插值以线性模型最佳.最后分别运用上述插值方法对太平洋地区的温度和盐度进行空间插值并绘制成图.
本文利用河北邢台、张家口探空站1974-1995年高空气象要素资料,计算了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分析了河北区域大气水汽含量的22年变化趋势,讨论了河北区域大气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年际变化是波动起伏的,总体上看,变化呈现了微弱的增加趋势,变率不大;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四季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水汽含量最大,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小:90%以上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中
本文根据调查分析邢台山地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特点,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水和人类活动,地形地质因素是灾害发生的内在原因,降水是触发灾害的外在条件,人类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暴雨是促成地质灾害发展的动力条件.
随着接收卫星数量的增多,数据量越来越大,广州站卫星云图数据的传输无法满足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业务实时性的需求.因此,必须为卫星云图数据的传输提速,以满足业务的迫切需要.分析影响卫星云图数据传输实时性的主要原因有:a、单一服务器运行方式无法胜任大数据量的处理需求;b、大数据文件的传输不能充分利用带宽;c、FTP传输的开销也是影响传输速率的因素.基于以上的原因分析,并考虑到数据链路的运行成本,因此在不增
本文针对2006年2月24~25日沈阳地区出现的暴雪天气进行了天气诊断分析,发现本次暴雪是在高空横槽转竖、低空锋区扰动、地面倒槽发展、东移北上这样几个高低空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水汽条件、垂直速度场和K指数等多个物理量场的条件分析,发现本次暴雪出现在强烈上升的饱和湿区和K指数大值区之中.通过卫星云图图像分析,再现本次暴雪过程的表象特征.同时通过实况天气图与日本气象厅的预报传真图之间的对比,肯定了数值
利用卫星、雷达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05年7月8~10 日清江流域连续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的优势配置、耦合形势的建立和高空急流右侧强辐散场的存在,为暴雨提供了环境条件;200hPa大气的强"抽吸"效应对暴雨的维持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副高稳定于沿海,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及物理量场的配合,为暴雨提供了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雨团滞留和移经的区域正是暴雨发生的区域.雷达回波中的"逆风
比照路径相似的登陆台风所造成的强降雨是内陆台风业务预报的常规方法之一.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对湖南省造成严重灾害影响的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与0605号台风"格美"登陆后环流结构、致灾特点及暴雨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和格美路径虽然相似,降雨强度却有明显差异.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具有明显不对称结构,南侧的积云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