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9年中国大洪水分布预报总结

来源 :2019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gl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精确预报长江中下游洪水,分布符合预测典型年样本,大通站洪峰流量预报准确.其中,湘江干流发生了超过50年一遇特大洪水、部分河段达200年一遇、洞庭湖区成灾;赣江发生了10年一遇中等洪水,4次编号洪水,4条支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鄱阳湖全面超警;大通站洪峰预报72000m3/s,实际洪峰68400m3/s,超长期预报误差仅5%.较准确预报黄河洪水,黄河发生了4次编号洪水,2次为唐乃亥水文站(上游)、1次为兰州水文站(上游)、1次为潼关水文站(中游),虽未发生大洪水,但连续发生了4次5年一遇以上编号洪水。精确预报了2019年东北地区秋台风影响,东北地区受5次台风影响,台风或直接登陆、或水汽影响、或挤压副高掩护,影响了东北地区降雨,尤以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最重,8号、9号、10号台风互相配合,一度造成防汛紧张形势,松花江发生1次编号洪水。
其他文献
基于Googlev8编译方法在气象数据同步中的应用管理方案,将v8引擎结合定时器系统,建立了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可定制数据同步管理平台,并使之业务化.近三年来气象网络部门对气象数据的维护频率有了明显下降,说明这套方案对优化气象业务数据的管理效果理想.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直击雷防护技术、等电位连接技术、屏蔽技术、综合布线技术、适配的电涌保护器(SPD)技术和共用接地装置等六个部分组成,在整个完善的防雷系统工程中缺一不可.
通信基站是保证通信用户进行正常通信的数据交换中心,在一定的覆盖范围内,完成通信用户间信息的传递与交换.然而,很多通信基站设立在条件较差的民用建筑、郊区和山地上,其天线一般架设较高并由钢铁支架支撑,容易成为雷电入地的通道,导致基站很容易遭到雷电的侵袭,造成通信网络中断,给运营商及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通信基站的防雷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现象,本文首先阐述通信基站遭受雷击的原因,并针对
古今中外61个著名强震和大震灾难,部分展现了中外科学家和人民对地震前兆现象、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地震预测预报和防震减灾的部分成果、经验以及尚需反思的问题.
据地震要素历史演变法原理,运用时间序列周期表方法,分别作出大华北等地,2019年后首个峰顶期最大震级预报.
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强震具有明显的潮汐周期波动性.8.5级以上特大地震具有55年左右的拉马德雷周期和18.6年月亮赤纬角周期;全球强震具有13.6天的潮汐波动周期.潮汐激发地震的证据确凿,对地震预测有指导意义.
北京地区6级以上地震与小冰期相关.统计表明,发生在变冷期(小适宜期和小冰期的交界)的北京6级以上地震频率为0.143,发生在小冰期大震频率为0.857.因此,北京地震发生在下次小冰期2744-3815年的概率最大,发生在2130-2540年温暖期的概率几乎为0.北京地区地震高潮已经过去,地震风险明显降低.研究表明,未来百年地球将进入低温或次小冰期,北京地区仍存在0.143的概率发生6级以上地震,与
中国8级地震的分布特征非常明显:小冰期集中在中国东部,温暖期集中在中国西部和中国台湾岛.这为中国抗震防震指明了方向.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北京地区的强震也集中在小冰期时期发生,全球变暖有利于中国东部和北京地区的地震安全,但是,中国西部和台湾地区8级地震将频繁发生.
中国西南、东南是防灾的重点(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其次是南方(越南、泰国)、长江中下游、吉林、辽宁偏涝(朝鲜、韩国在内);7月成都、兰州大涝(兰州QM3370m3/s);北京7月4-5日(北京机场停航),8月3-4日暴雨~大暴雨(4月怀柔239.9mm);美国东南、东北9月飓风特大洪水(5-7日巴哈马5级飓风特大洪水,死亡50人,数百万人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