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6调控NF-κ B1和MMP9表达抑制胶质瘤的侵袭和生长

来源 :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第二届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iR-16在人脑胶质瘤表达以及与胶质瘤细胞株SHG4、U87和U373侵袭和生长的相关性,为miR-16作为治疗人脑胶质瘤的靶点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定量PCR检测miR-16、NF-κ B1在非瘤脑组织和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采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法将化学合成的mir-16寡核苷酸随机序列分别转染上述细胞系.利用划痕试验Transwell小室模型观察miR-16对胶质瘤细胞株SHG44、U87和U373侵袭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蛋白NF-κB1、MMP2和MMP9的表达.将稳定转染miR-16的U87细胞接种到裸鼠颅内和皮下,观察miR-16对胶质瘤生长,侵袭的影响.结果:定量PCR显示:mir-16在人脑胶质瘤及胶质瘤细胞株SHG44、U87和U373中表达明显低于非瘤脑组织并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不断增加miR-16表达逐渐降低(P<0.05),NF-κ B1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却与之相反.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小室模型显示miR-16过表达能明显降低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U87和U373的侵袭性(P<0.01).定量PCR显示miR-16能够明显抑制NF-κ Bl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证实蛋白NF-κ B1和MMP9的表达均有明显减弱.免疫组化提示miR-16对NF-κ B1,MMP9和Ki-67均有明显抑制.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miR-16明显抑制了胶质瘤的生长和侵袭.结论: miR-16通过调控NF-κ B1,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和生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深部电极置入中的使用.方法:收集32例需要做电极埋藏的癫痫患者,在神经导航的指引下置入深部电极和皮层电极,观察电极置入精度和并发症,同时和传统立体定向方法比较.结果:影像导航组32例患者置入深部电极数目在2-14根,共145根,平均为4.5根/例.置入平均误差在2.46±0.47mm,较立体定向组无明显差异.影像导航组置入每根电极平均耗时19.3分钟,明显低于立体定向组的34.
目的:探讨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北京天坛医院脊髓脊柱病区诊疗,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简短复习.结果:5例病人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0岁(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47岁).4例以肢体麻木为首发症状,1例以腰骶部疼痛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神经科查体均无特异性.5例病例均以MR
会议
目的:探讨Dextroscope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在岩骨周围肿瘤个体化手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 1年5月-2013年5月应用Des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做术前计划治疗的岩骨周围肿瘤病例30例,术前均将其薄层MRI增强扫描及CTA扫描,选取增强后MRI-3D-TOF序列原始数据和CTA原始数据以DIC0M格式输入Destroscope
目的:通过研究国人垂体腺瘤中AIP基因的突变,分析突变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及该基因突变位点的特异性.方法:选取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58例,按照Knosp分级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对所有标本进行DNA提取,PCR(聚合酶链反应)及DNA测序,然后对该基因突变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国外已报的突变进行对比.结果:58例标本共发现3个突变位点,分别为Exon4中的一处C
目的:利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岩骨内部及其周围的重要解剖结构,并与显微尸头解剖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为岩骨侧方手术入路提供解剖指导.方法:通过对5例尸头(10侧)标本行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输入以DICOM格式输入Dextroscope工作站建立岩骨三维解剖模型,分别提取耳蜗、半规管、内听道、岩段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研究并测量相关结构的解剖关系并将虚拟数据与显微解剖数据做统计学
目的:由于胶质母细胞瘤的侵袭特性以及肿瘤边界不清,肿瘤完全切除是很难达到的.术中核磁共振由于价格等因素还不能普及.5-ALA等肿瘤荧光技术特异性一般,分辨率较低,使用受到限制.我们希望发明一种高分辨率的高度特异性的术中实时探测肿瘤的技术来提高胶质母细胞瘤的切除比率.方法:我们采用绿色荧光修饰的塞内卡病毒(SVV-001-GFP)作为肿瘤细胞的荧光标记物.在术前48小时通过尾静脉注射SVV-GFP病
会议
目的:探讨蝶骨嵴内侧巨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与围手术期并发脑梗塞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68例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手术技巧与围手术期脑梗塞发生的相关病理关系。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中,显微手术全切62例,次全切6例,其中2例在术后围手术期内出现脑梗塞(大脑中动脉脑梗塞1例,基底节脑梗塞1例),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颅内压增高,后因脑疝形成致死。术中
会议
临床上需要于术前、术后准确评估听神经瘤患者面神经损伤程度,以此判断听神经瘤患者的病情、预后以及手术疗效。本文的目的是介绍面神经功能评价体系的发展历史,参照House-Brackmann分级法、线性测量指数(LMI)、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诺丁汉分级系统(Nottingham system)、多伦多分级法(TFGS)等评价体系,寻找一些针对周围性面瘫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的指标,以便有针对性的评价听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