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修志得失谈

来源 :2013年山东省全省方志理论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志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艰巨,质量要求高。二轮修志工作中应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各部门、各乡镇积极配合,同时强化全体编纂人员事业心、责任感。通过对新版《平原县志》进行重新审阅反思,发现书中存在对民营经济发展表述还不够全面,对环境保护内容表述不够典型,对电脑普及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改变表述不够深刻等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考察,认为薶(亦通作貍、埋)有二义:一为掩埋、埋藏.此义开始时与"葬"迥别:有棺椁为葬,裸埋为埋.另一义为埋祭,亦掩土而埋牲.就字形而言,《说文》以"薶"为本字,但先秦习惯作"貍",后为区别"貍(伏兽)",遂改其左旁"豸"为"土",造"埋"字,学者多以"埋"为"薶"之俗字.通过对《墨子》书中集中使用"埋"字的篇章真伪及写作时间的考察,本文认为"埋"这一形体出现的时间下限当在汉代
由于二千多年来的沉埋,楚简帛墨迹及其笔法成了断线的书法史疑案.本文从书写本身出发,梳理了楚简帛墨迹笔法类型与渊源,考察了其用笔细节及特色,并对其笔法生成的历史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对追溯中国早期笔法源流和隶变发生问题有所助益.
本文介绍了楚简帛文字及其特点,叙述了点阵字库、曲线字库的制作技术,并叙述了楚简帛文字字库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字稿、扫描、数字化拟合、修字、质检、整合成库、测试几个步骤。
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必然要涉及到对夏商周历法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因为它是建立上古史研究的物质基础.本文所探讨的火历,就是当时在若干地区通用过的历法之一,力图达到对荆楚文化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思想史研究.本文介绍了火历问题的由来,分析了荆楚文化传统中的“火正”问题,研究了商周原始宗教信仰中的“火祭”问题,通过对商周彝铭中记载“火历”的古天文学研究,提出火历现象的真实存在,可能其中蕴涵了比较早的天
会议
会议
会议
2009年夏,湖北荆州谢家桥墓地考古发掘出土了两件有刻铭的铜鼎,铭文内容分别涉及到战国时代楚国的衡制与三晋的量制。其一,"鼎鐘二钧"。鼎口沿r卜有刻铭一处,字体具有战国楚系文字风格,释为"鼎鐘二鈞"。实测重4472克。从此鼎的形制和铭文字体、内容特点来看,为战国时期的楚国遗物。"鼎",为此器自名。"鐘",通"重"。指重量。"鈞",为重量单位,可见"钧"这个重量单位在楚国的早期衡制中就已存在。"鼎鐘
会议
志书质量是志书的生命,是志书的价值所在.不少志书在细节处理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瑕疵.语言使用不规范,字义、词义不清造成的差错,字形相近容易写错的词,数字的准确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志书的质量.在志书中,表述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的量词应该做到统一.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政治观点、论点方面的错误.
图照,在现代地方志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志书编纂过程中,科学的选入图照,既保存了珍贵的图片资料,同时也使志书的体例更加完善、信息更加丰富、更有可读性.在地方志书图照的选择过程中,必须坚持权威性、特色性和艺术性的原则.在图照编排运用过程中,在符合《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基础上,同时讲求协调统一、疏密有致,要素齐全、注释准确,祥略得当、寓论于图三条规范性要求,切实调高志书图照运用水平,从而为地方志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