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反应性关节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1例分析

来源 :第七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届风湿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青年女性,主因间断发热2周,多关节肿痛l周入院,入院后查抗核抗体谱、类风湿相关抗体谱均为阴性,HLA-B27阴性,骶髂关节核磁共振成像未见明显异常,血沉及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经化验无结核、病毒、呼吸道病原体感染证据.给予美洛昔康片及中药白虎加桂枝汤治疗2周,热未退,关节肿痛未消,反而出现呕吐,经胃镜病理示(幽门口溃疡)粘膜中度慢性炎,活动Ⅲ级,溃疡形成.幽门螺杆菌DNA探针检测结论:检测到Ⅰ型幽门螺杆菌(参考阳性度2+),遂停美洛昔康,给予左氧氟沙星片、克拉霉素分散片、甲硝唑、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抗幽门螺杆菌,兼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10天,患者热退呕止,关节肿痛逐渐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该患者急性关节炎伴发热呕吐,经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病愈,契合中医脾主四肢之理,提示治疗痹证勿忘顾护脾胃.
其他文献
董振华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的急性期多责之于火邪为患,有实火与虚火之分;慢性期多以气血两虚证为主.虚火者治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血热妄行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未经激素治疗或反复发作的慢性期患者,治以补气养血摄血,临床灵活加减化裁,取得较好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心、肺、神经系统等亦可受累.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又常被称为"旭痹"、"历节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肢节肿痛,屈伸不利,晨僵,筋骨肌肉疼痛、酸楚、麻木,甚或关节僵硬变形,周身乏力等.笔者认为痹证的发生,是正气不足,主要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
风湿病是一类临床最常见的难治性的多发病、疑难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相关,病变部位涉及骨关节、肌肉、软组织和结缔组织等,病因与环境和遗传相关,病机不明,病势缠绵,容易致残,缺乏特效或根治方法.中医将风湿病归属于"痹病"或"痹证"的范畴.随着中医痹病学科及风湿病专科的建设,中医药防治风湿病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继承吴佩衡扶阳学术学术思想,将仲景《伤寒论》活泛用于临床实践,结合自身临床经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其病因病机复杂,病程多表现病情加重与缓解交替.治疗上活动期多以西药治疗为主,中药辅助;缓解期多以中医治疗为主,配合西药治疗.临床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优势可见,疗效明显.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关节的慢性炎性疾病,疾病晚期可导致患者脊柱关节活动受限、强直及关节畸形,致残率高.全国名老中医阎小萍教授继承焦树德教授经验,提出AS的中医病名"大偻",并根据长期辨治大偻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寒热为纲"的辨证体系,以抓患者主证为特点,提纲挈领的概括了AS的证候. "寒热为纲"的辨证体系是在阎小萍教授早年提出的2期6型
金明秀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现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工作,对于痹证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见解独到,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病情活动与肾虚、痰瘀关系密切,确立益肾壮骨蠲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本文首先论述了金明秀教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认为在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诸多要素中,肾精亏虚是根本,决定其是否发病,痰浊、瘀血是标,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是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缺血性中风与腔隙性脑梗。Pintoc等随访140例发生中风的高血糖、高血压患者,发现有46%的患者再次中风或者发生心梗后死亡,测定死亡患者的血尿酸值均>420umol/L。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他对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乃至预后有重要影响,其发生机
文章介绍了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并对干燥综合征进行辨证与辨病论治,并通过包括皮肤干燥、口腔粘膜溃疡、皮肤紫癜、荨麻疹性血管炎以及皮肤血管炎等实际案例,进行临床分析。
娄多峰教授是著名的中医风湿病专家,在治疗产后风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辨治遵循"虚,邪,瘀"治痹理论;病因病机:正虚邪侵,脏腑失调,营卫失和,阴阳失济,感受风寒暑湿燥邪,气滞湿阻血瘀,不通不荣而发痹病;治宜:调理脏腑,标本同治;调和营卫,解表透邪;行气疏郁,通络达邪;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牢记产后,重沟通,擅调护.
李中宇教授认为痛风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膏粱,或先天不足,脾肾亏虚,运化失司,导致湿、热、瘀等互结,流注关节,阻滞经络,为痛为肿,发为本病.提出急性期需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通络止痛;缓解期需健脾益肾、除湿通络的治疗原则,同时注重并发症的治疗及饮食调理.采用中医药分期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