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海域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2013-2015年在浙南洞头海域进行的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跟踪调查监测数据,结合2011-2012年该海区的调查数据,开展其放流效果的评价.结果 表明:(1)2013-2015年累计放流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1621.483万粒,实验的孵化率平均尾50%(孵化率范围25%(?)0%),孵化后的幼体生长迅速,当年的月增长率为11mm/月、21g/月;(2) 2013-2015年放流海域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密度比2011-2012年增加了1.66(?)2.34倍;(3)放流后形成捕捞产量300吨以上,被沿岸张网、岛礁建网、拖网等捕获,放流乌贼对资源量的贡献率达50%以上;(4)放流投入产出比达1∶5 (?)0,放流经济效益明显.
其他文献
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是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通过2015年-2016年4-5月在伊洛河距入黄河口1.0km和3.0km处设置人工鱼巢,分析了鱼卵仔稚鱼分布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 显示:经过三年的数据采集,鱼卵仔稚鱼的数量年际变化起伏较大,设置鱼巢后,仔稚鱼的密度比2014年提高25%;因产卵环境的变化,2016年人工鱼巢接卵数量显著高于2015年.鱼
根据2012年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在北部湾西北部近海4个航次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资料,结合该海域的水文情况,研究北部湾西北部近海鱼类在春夏秋冬季的资源密度、平面分布和优势种.结果 表明:春、夏、秋、冬四季鱼类资源重量密度分别为343.22 kg/km2、402.462kg/km2、145.13 kg/km2、53.99 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84.34 X1
2014年11月27日(秋季)、2015年5月25日(春季)、8月31日(夏季)和2016年1月6日(冬季)利用便携式分裂波束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挪威)对海南陵水湾海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4次声学调查.通过回波积分方法并结合拖网采样对调查海域内渔业资源结构组成、数量密度、资源量密度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探查与评估.结果 表明,2014年11月共捕获游泳生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86种,其中55种声
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山,干流长573Km,平均坡降0.7‰,流域面积52068Km2,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10.3%.为了解北江段鱼类种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江流域设置5个站点:韶关站点、阳山站点、连江口站点、清远站点、石角站点,并开展每月一次的鱼类资源调查.期间共调查鱼类70种,隶属于8目16科56属,其中鲤形目种数最多,有44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3
黄海中南部作为众多渤、黄海鱼类的越冬场,其冬季鱼类数量的年间波动对群落的影响较小,鱼类群落结构较为稳定.本研究基于“北斗”号资源调查船对黄海中南部连续多年的冬季底拖网调查数据,分别采用多样性指数、多元统计分析和长度谱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于一致,而均匀度指数相对稳定,各调查年间变化不大.鱼类群落优势种组成方面,鲤鱼
根据2009-2014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山东段及其河口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调水调沙运行对黄河山东段渔业资源损失的影响程度和方式,评价了调水调沙前后水质、水生生物、鱼类资源和栖息地的变化.结果 表明:调水调沙使得黄河下游山东段形成窄深河槽,最小平滩流量达到3500m3/s,河滩地植被失去了与黄河的连通性,减少了鱼类摄食、栖息和产卵场所.塑造异重流后向坝下游推进高含沙洪水,黄河
会议
中层鱼主要是指栖息于海洋中层(200-1000 m)的小型游泳生物类群,广泛分布于除北极外的世界各大洋海域,资源量极高。昼夜垂直迁移习性是中层鱼最显著的生态特征之一,即夜间迁移至海洋上层摄食,白天则下沉到海洋中层并排遗。其迁移模式主要包括强迁移、半迁移、被动迁移和非迁移四种。通过昼夜垂直迁移,中层鱼将海洋上层的物质和能量转移至深海,对维持深海生态系统的稳定有重要意义。中层鱼昼夜垂直迁移研究已有50
河口近岸水域生境脆弱,高强度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会对生态环境以及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以黄河口渔业资源调查为例,根据2013年8、10月和2014年2、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选取主要经济鱼种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优势种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作为目标鱼种,以其平均个体体长、平均体重为调
为了评价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根据2013-2014年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7个航次的鱼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并结合1980年代及2000年代的历史资料,采用Karr提出的生物完整性指数指标体系水质健康评价原理,依照黄河口水域鱼类区域组成特征,从鱼类种类组成与丰度、繁殖共位体、鱼类耐受性和营养结构等方面提出了20个候选指标并结合各指标调查结果进行筛选,初步构建了黄河口水域
为了科学评价黄河山东段及河口鱼类资源现状,作者于2009-2016年连续对黄河山东段及其河口的9个监测地点,实地调查渔船、网具和作业天数,选择不同河段代表性渔具(流刺网和电捕)的渔获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不同河段在不同捕捞季节渔获种类和渔获量有显著差异,鱼的种类数和资源量变化随着河流梯度而增加.黄河山东段主要经济鱼类为鲤、赤眼鳟、鮻、鲢、鳙、鲇、乌鳢、草鱼、翘嘴鲌、鲫和花鲈等11种,5月干流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