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eral Zonation, Exsolution and Melt Inclusions Record Complicated Evolutions of Garnet Pyroxenite

来源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35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会议
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bGDGTs)被认为来源于细菌,并且最初在土壤和泥炭中大量发现.但是,最近研究发现这些bGDGTs也普遍存在于热泉环境中.本次研究通过分析37个西藏热泉中bGDGTs的分布和含量,水化学参数,细菌nirS基因的定量数据,以及已经发表的16S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数据,来了解bGDGTs的分布、它们的生物源以及代谢过程之间存在的潜在联系.带极性头和不带极性头的bGDGTs的
探讨了长江中游地区全新世古水文条件对该地区新石器文化演变的影响。认为,该地区古文化演替通常发生在较潮湿或发生洪水的时期(Xie et al,2013)。通过对比同一钻孔的古温度和古水文记录,提出长江中游地区在早全新世具有较为独特的气候组合模式,即冷湿-暖干模式,不同于华北地区的冷干-暖湿模式(Huang et al,2012,2013b)。在气温发生转变的阶段,如从较冷的早全新世向较为温暖的早全新
以铁氧化细菌BoFeN1和模式菌株大肠杆菌(经基因工程改造,能在细胞内、细胞外和周质空间合成羟基磷灰石)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微生物矿化及其形成微化石的过程,追踪这些微化石经过“温度-压力-时间”处理后形貌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对近代微生物岩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矿化是微化石形成的第一步,形成多种“微生物-矿物”复合体(例如多种微生物矿物或矿物包裹的微生物细胞等);与非矿化细胞相比,这
古菌细胞膜脂类异戊二烯型甘油二烷甘油四醚化合物(iGDGTs)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已经在海洋古温度重建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除古环境重建外,发现古菌细胞膜脂GDGTs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也能够灵敏的记录环境体中古菌群落的变化.通过采集中国不同气候带表层土壤样品和神农架不同海拔表层土壤样品,发现中国北方半干旱区碱性土壤古菌类群主要以奇古菌Group I.1b为主,而在南方地区酸性红壤和黄壤中,除奇古菌G
本文对扬子克拉通西缘的钾质花岗质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岩石为石英二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少量石英,基质为细粒长英质矿物。二长花岗斑岩,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基质为细粒长英质矿物。这些岩石的SiO2含量为66.02%-71.43%,MgO为0.66-1.12%、Cr为21.4-33
对中祁连东段代表性样品的锆石做了U-PbLA-ICP-MS定年,分别获得了青城山岩体两个样品加权平均年龄430.0±4.1Ma,420.2±2.4Ma,以及通渭地区两期侵位年龄440.5±2.5Ma,229.8±1.5Ma。地球化学上,青城山岩体为偏铝质和富钾钙碱性岩类,高SiO2(70.56~75.65wr.%),富钾(K20/Na2O介于0.7~1.5),轻稀土富集(LaN/YbN介于13.6
本文选择了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宝积山古生代花岗闪长岩与其MMES为研究对象为例,探讨MMES与host的相互关系、岩石成因及源区。宝积山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包体的形成机制可能为:在北祁连古大洋的闭合后,祁连-柴达木地块和阿拉善地块发生碰撞,俯冲残余的北祁连洋壳和陆源沉积物在角闪岩相部分熔融形成了基性安山质岩浆。该岩浆在上过过程中形成了上、下两个岩浆房,下部岩浆发生了以角闪石为主的结晶分异形成了具有高S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