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来源 :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kai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分析了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与使用时间的原因,从血管选择、静脉穿刺方法、进针方法、持针手法、固定技术及输液速度控制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措施,同时提出应加强护士专业素质,加强护患沟通同时在护理中应避免外界温度影响输液速度。
其他文献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肿瘤化疗、静脉营养治疗及晚期肿瘤病人长期输液的重要途径。随着PICC应用的增加,其导管维护问题日趋凸显。PICC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要降低问题的发生率,病人置管后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PICC护理质量保证,住院病人取决于护士的精心护理,出院病人则主要取决于患者自我维护意识和能力,只有医患双方密切配合,才能使PICC在临床上安全有效使用。
静脉输液管理是烧伤病人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宁波市李惠利医院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大面积烧伤病人126例,对早期大面积烧伤病人水电解质平衡问题进行了准确的观察、评估和调整等一系列护理,获得满意效果。提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输液管理,应从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估计补液总量、安排补液种类、估计补液速度、观察补液效果几方面综合考虑。同时指出,股静脉置管输液穿刺方法简单易行,对身体损伤小,感染机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临床实践的深入和护理服务的发展,批判性思维已成为新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理念。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对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提高了护士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指出,把评判性思维应用于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全过程,不但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确保患者的安全,而且有助于护士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护士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在置入过程中会接触血管内膜,不光滑的导管尖端可以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同时在留置使用中增加纤维蛋白及血细胞的聚集速度及机会,这些因素与静脉炎的发生、血栓的形成、导管堵塞等并发症有一定的关联性,故在裁剪导管尖端时,建议使用专用导管切割器,或在现有设备中,选择手术刀片并采用良好的裁剪方式,如果使用无菌剪刀,应选择刀面锋利,对合面良好的。
为探讨配药环节中如何减少胶塞落屑形成,笔者于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从操作技术、胶塞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实验观察,以期分析使用侧孔针头与斜面针头配药对胶塞落屑形成的影响。本研究表明,使用侧孔针头溶吸瓶装药物与使用斜面针头相比,可明显减少胶塞落屑形成,因而建议临床使用侧孔针头溶吸瓶装药物,以减少针刺胶塞落屑的形成,减少护患纠纷,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对小儿静脉输液操作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从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穿刺前充分准备、穿刺方法、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穿刺后的护理几方面,将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达到一针见血,合理应用并保护血管,促进护理业务进步的目的。
为有效控制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针对静脉输液治疗缺陷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无责呈报、现场干预及规范静脉输液知识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指出,对影响静脉输液的重要因素进行环节质量控制,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高危因素发生环节,并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实践显示,以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明显降低了
院前急救由于时间性突出、客观条件差、环境恶劣,在实际救治过程中,静脉穿刺同院内相比难度更大。因此护士应努力掌握娴熟的静脉穿刺技巧,争取做到赢得宝贵的时间。
ECT显像剂静脉注射过程中遵循操作原则:做好受检病人的宣教,操作前评估病人血管准确,工作环节细心,操作技术要熟练,动作要迅速。快速完成所有的工作。缩短受照时间,减少外照射累积量。工作人员遵守防护规定,穿好防护衣等防护设备。佩戴个人计量仪。记录摄入量。防止个人过度照射。同时对工作环境定时监测,不断总结经验,持续进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取得有效的操作防护效果。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围置管期患者健康教育对减少并发症发生、延长留管时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在复旦大学金山医院开展PICC置管与维护活动,对112例PICC置管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指出,对门诊PICC置管患者实施全程分段式健康教育,让病人掌握PICC常规知识,观察导管有无异常,正确的活动方法、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导管禁忌使用,使病人养成良好的遵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