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12MoV模具钢回火热处理工艺研究

来源 :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6689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不同的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淬火后Cr12MoV钢进行回火处理,并对显微组织、元素分布、变形、硬度和残余应力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回火时间对微观组织结构以及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当回火时间由0.5小时增加到3小时,回火后析出的合金碳化物组织更为细小,分布更为均匀,回火后试样变形和残余应力更小,而不同位置表面硬度更接近;与回火时间相比,回火温度从490℃升至510℃时,回火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而更低的回火温度可以节约电力消耗.因此,采用490℃回火温度和3h回火时间可以同时满足提高性能和节能的需要.
其他文献
针对行星齿轮在渗碳淬火过程中内孔变形严重,降低齿轮精度等级.采用等温正火工艺、降低渗碳温度和改变齿轮渗碳的摆放方式等措施,从而满足了出口产品技术要求,而且顺利通过外商验收。
通过对同步器齿座毛坯等温正火的控制及改善压淬前的渗碳空冷装夹方式,有效提高了同步器齿座压淬的变形控制能力,压淬后的齿座成品合格率大大提升,有效的降低了该种同步器齿座的废损率。
本文以新型轻质高锰、高铝的奥氏体耐磨钢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观察、析出物能谱分析;研究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新型钢种的组织、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轻质奥氏体耐磨钢的最佳优化热处理工艺:1050℃保温1h水韧,550℃时效2h,空冷.最佳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在奥氏体晶内弥散析出细小的钙钛矿结构(Fe,Mn)3AlC的κ-碳化物颗粒,强化奥氏体基体,其力学性能明显改善;抗拉
在镍基高温合金的热处理中施加静电场或脉冲电流,研究外场作用下合金组织结构的演化行为及机制.结果表明,静电场处理(EFT)可以促进合金中的空位运动,使合金中孪晶界面比例显著增加;静电场可以促进原子扩散,改变合金中沉淀相形核、长大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条件.在镍基高温合金的塑性变形过程中进行脉冲电流处理(EPT),可显著降低合金的塑性变形抗力、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同时,脉冲电流可以降低合金的再结晶激活能,促
针对某真实的涡轮冷却叶片,模拟航空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采用热冲击试验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新型定向凝固高温合金IC10材料采用不同铸造工艺的叶片构件抗冷热疲劳的特性.通过试验对比发现:在燃气温度为1450K、冷却空气温度为720K的试验状态下,IC10材料等轴晶铸造的涡轮冷却叶片在550次循环检查时出现的宏观裂纹为热疲劳裂纹;在给定的试验状态和试验循环数内,IC10材料定向铸造的涡轮冷却叶片抗冷热冲击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化学分析、金相组织和断口分析,并结合服役环境,对气田钻井作业钻杆内螺纹接头"T"形开裂失效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钻杆内螺纹接头的开裂失效为应力腐蚀开裂失效,横向开裂和纵向开裂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在没有横向裂纹的情况下,纵向裂纹也会形成,没有纵向裂纹的情况下,横向裂纹也会形成.钻杆内螺纹接头上形成的纵向裂纹起源于内螺纹牙顶位置的"白亮层"及变形组织位置,横向裂纹起源
大型变速箱齿轮,由于其体积较大,热处理工艺要求较高,如何对多用炉进行测温和校正,成为大型金属件热处理工艺过程中的难题,本文依据GB/T9452-2012和AMS2750E,借助山西迪思凯瑞科技有限公司的无线炉温跟踪仪(专利产品),成功解决了大型齿轮在热处理炉内的温度跟踪要求。整个测温过程和数据,得到了太重齿轮传动分公司工程部的认可,并且为随后的工艺分析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更加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本文对ZG20SiMn的回火工艺进行了研究金相显微组织和冲击断口的观察并对试样进行了摩擦磨损测试.结果表明,二次回火后,材料的硬度下降约2HRC,冲击韧性提高约10%,具有良好的硬度和韧性的配合;经磨损实验可知:加载压力是磨损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加载载荷的增加,粘着磨损作用明显;在苛刻工作条件下材料的磨损比较平稳.
本文对球磨机重要零件端盖热处理工艺及材料进行了研究,通过多次调整试块材料合金含量及其热处理工艺试验,获得一系列的试验数据,同时设计制作专用辅具,减少热处理过程中变形量,为零件热处理生产提供了工艺保障.
42CrMo的齿圈在调质过程中出现沿圆周方向的裂纹,最终造成产品的报废,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化学分析、金相组织、电镜扫描等方面对42CrMo齿圈淬火裂纹进行了失效分析,通过优化齿圈的结构设计、减小机加工应力以及控制热处理冷却时间,最终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