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α激活物非诺贝特调控HepG2细胞PAI-1基因表达的机制探讨

来源 :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PARα的特异性外源性激活物非诺贝特对人肝瘤细胞HepG2细胞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和调控机制。
  方法:不同浓度非诺贝特刺激HepG2细胞,RT-PCR法检测PAI-1和PPARα mRNA水平。构建四个含PAI-1启动子序列从-804至+17间系列缺失体片段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转染HepG2细胞,初步确定位于PAI-1启动子序列-804至+17之间的Smad3/4结合元件(SBE)具有调控作用,采用重叠PCR法对该元件进行定点突变并构建相应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非诺贝特诱导下HepG2细胞中Smad3和Smad4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论:PPARα的特异性外源性激活物非诺贝特可从转录水平抑制HepG2细胞中PAI-1基因的表达,PPARα与PAI-1启动子上的Smad3/4结合元件即SBE参与非诺贝特对HepG2细胞PAI-1基因的转录调控,这一过程涉及到Smads蛋白及其介导的Smad信号转导通路。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Several studies have proposed a pathogenic role for hyperglycemia in atherosclerosis.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whether glucose modulates dendritic cells(DCs),since these important antigen pr
会议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蛋白激酶2(MK2)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中的重要下游信号转导分子,骨桥蛋白(OPN)是细胞外基质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均被证明在AS发展过程中具有调节炎症因子产生、趋化巨噬细胞、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脂纹形成和斑块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烟酸对MK2和OPN表达的影响目前国内外文献均未见相关报道。本文旨在探讨烟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效应,评价蛋白氧联氮-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修饰在此效应中的作用。  方法: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正常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腺苷预处理(AP)组、氧联氮-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抑制剂四氧嘧啶对照(Alloxan)组及腺苷预处理并四氧嘧啶(AP+Alloxan)组。采用离体灌注的大鼠心脏为研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2)-Gln27Glu基因多态性对PCI术后β受体阻滞剂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PCI术后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84例,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ADRB2 Gln27Glu基因型,主要终点事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论:ADRB2Gln27Glu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急症,溶栓疗法、经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等方法使组织得以重新获得血液供应。但是,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中发现,心肌恢复血液再灌注后,部分动物或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如何减轻IRI已成为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和临床心脏介入性治疗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的研究发现,脑利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效应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将32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硝苯地平治疗组、氨氯地平治疗组,每组8只兔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硝苯地平、高脂饲料+氨氯地平喂养60 d,试验前、中、后测定血浆和红细胞的脂质、脂质过氧化物、红细胞膜流动性(M-Flu)、血浆内皮素(ET)、全血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以及血小板聚集率(PAR)水平,实验
目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探索PCI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方法。  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行PCI术8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PCI术110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宣教方法为术后一对一的宣教,护士术后交代PCI术后饮食、休息、运动、情绪、服药、复检等注意事项。  结论:一个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置入
目的:探讨现环境下心内科合理有效的临床带教方法。方法:将60名在该科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模式,试验组采取应用人本原理进行的教学方法为主,辅以其它四种方法,五种教学方法互相作用的带教模式。结论:在多种带教方法的相互作用下,不仅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实习质量,提高了本科室的教学质量,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
慢性心力衰竭是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急慢性心肌损伤的常见结局,引起的常见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据美国心脏协会(AHA)估计美国现有5百万患者,每年新发病例为55万例,2007年用于治疗的费用超过330亿美元。我国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2007年统计显示,心脏病是我国居民第3位的死亡原因。我国多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显示,CHF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C
通过对一名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消除该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病情尽快好转,同时为类似此病例的异国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