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地基纺锤型桩靴的穿透破坏研究

来源 :第八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2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纺锤型桩靴(Spudcan)是一种常用的海洋平台基础形式。在层状地基中,基础容易发生穿透破坏,导致平台失效,纺锤型基础在层状地基中的穿透破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大变形有限元方法模拟纺锤型基础在上层砂土下层粘土的层状地基中的整个贯入过程,分别分析了上层砂土的相对厚度(H/D=0.5、0.75 和1.0)、砂土的摩擦角(f =28°、30°、32°、 34°、36°、38°)以及下层软粘土的抗剪强度(suc=10、20、40、60 kPa)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基础发生穿透破坏的位置,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砂土的摩擦角对穿透破坏位置的影响较小,上层砂土的厚度以及下层软粘土的抗剪强度对穿透破坏的位置影响显著。
其他文献
选取Cu-8wt.%Ag 双相合金,根据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技术,采用具有90°夹角模具,选取四个 不同制备路径(A,BA,BC 和C)进行处理1-4 道次.对四个路径不同道次的样品进行拉伸实验,利用扫描电子 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四道次样品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Ag 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表现 出明显的路径敏感性.四道次后不同路径获得的组织明显不同,力学性能也差别很大.基于以上
Mg-6Al-0.5Mn(AM60)镁合金在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和织构演化通过背散 射电子衍射技术及透射电子显微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ECAP 变形前,常规轧制态AM60的平均晶粒尺寸为36.6m,具有典型的基面织构,即C 轴沿垂直于轧制方向分布; ECAP 变形后,晶粒逐渐细化至 2.5m(四道次),织构类型随ECAP 变形道次增加而逐步演化,最终大部分晶粒的基面平行于
微束等离子喷涂作为一种小功率等离子喷涂技术可以在薄壁或细窄零件表面制备涂层,粉末沉积率高,由此减少了喷涂材料的浪费。本文在分析粒子状态对涂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有效提高粒子加 热效率的角度出发,应用新型微束等离子喷涂系统在低碳钢基体上分别制备了Mo、Cu、Ni60 和NiAl 涂层,采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涂层的组织结构,分析了喷涂电流、喷涂距离对喷涂层显微组织结构与孔隙率的影响。研究 发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N:Pr 共掺杂二氧化钛的晶体结构、电子结 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共掺杂同时在禁带中和价带顶形成了杂质能级,一方面,这有利于光生电 子-空穴对的分离,可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另一方面,掺杂后禁带宽度有一定的减小,从而使得TiO2基本吸收带边红移到可见光区。
十字环槽式双万向联轴器各个部件的受力比较复杂, 尤其中间轴受到的是随时间变化的载符, 其动态性能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在高速旋转下的性能和寿命。基于多柔体动力学, 对联轴器虚拟样机系统的中间轴进行了柔性化处理建立了联轴器虚拟样机刚柔藕合模型, 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计算及仿真, 使其更接近于实际工作状况。计算结果为十字环槽式双万向联轴器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模拟地震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桥梁墩柱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方法。振动台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取决于模型结构与原型结构的相似程度,不同的试验目的对应的相似关系也有差别。水下混凝土桩墩结构模型试验在满足结构自身相似的同时,也要满足结构周围动水压力的相似,水体的存在限制了试验模型的相似设计。基于目前广泛应用的bockinghamπ定理,采用量纲分析法和方程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上得出了桥梁混凝土桩
桥梁基础的施工对于全桥的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针对沿海复杂环境下桥梁基础施工方案进行风险评估研究,进而选择合适的基础施工方案,以减小桥梁基础施工的风险水平。本文通过故障树法结合专家调查表法得到基础施工方案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再由数学建模(AHP-FCE法)确定基础施工方案的风险水平等级。进而为方案的选择及相关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导。最后,本文以灵江大桥基础施工方案:水上
桁腹式组合梁桥是指混凝土顶底板和钢腹杆共同组成的桥梁结构,可设计成双层桥面结构体系。通过建立全桥杆系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恒载以及活载工况下结构受力特点,比较分析了不同预应力筋用量和布置方案对结构内力分布、应力状态的影响,探讨双层桥面结构的受力特点。计算结果中,结构主要受恒载作用,下弦在支点处出现较大负弯矩,支点上缘拉应力较大,在支点下弦处配置预应力筋可以有效减小支点处拉应力,而对主要部位弯矩影响较
本文从当前土与结构接触面试验仪器的研制与应用现状入手,对国内外各主要研究单位的试验设备和相应试验成果进行介绍。全面系统地对各类土与结构接触面静动力力学特性试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中粗糙度的影响、尺寸效应、接触面厚度的确定、接触面变形特性、接触面应力-位移关系及接触面单元等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指出特殊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三维土与结构接触面的静动力特性、接触面厚度的确
本文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法软件对土工格室挡土墙进行分离式数值模拟,即在墙体的土工格室层和填土层之间增加了接触面单元,更真实地模拟出土工格室挡土墙不同工况下的变形性状。文中模拟了不同挡土墙墙厚(4m、5m、6m、7m)、格室高度(10cm、15cm、20cm、25cm)、填土层厚度(0、10cm、20cm、30cm)、坡比(直立式、1:0.5 、1:0.75 、1:1)等条件下的墙面水平位移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