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阔肌皮瓣重建颈段食管缺损及修复颈部食管狭窄的应用

来源 :2007年全国胸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和治疗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阔肌皮瓣的应用解剖,颈阔肌的形态颈阔肌为一菲薄的长方形皮肌,位于颈前外侧部的浅筋膜内,与浅层皮肤固着紧密,与颈深筋膜间由疏松结缔组织相隔,手术容易分离而获取颈阔肌皮瓣。颈阔肌的上界在下颌骨体,下界平第一肋间隙,外侧界为下颌骨稍后处到锁骨肩峰部内侧约3.0cm处,内侧界相当于颏舌骨连线中点稍下到锁骨胸骨端外侧的连线。颈阔肌皮瓣切取面积一侧可达75cm<2>,双侧约150cm<2>。 近20年来,肌皮瓣在食管外科中已经得到较多的应用,随着病人生存时间的延长,人们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癌肿切除后的组织缺损,不仅要重建解剖学的完整性,还要强调其功能学的恢复以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成活的肌皮瓣在消化管内不会发生溃烂。Bajusz报告了2例皮瓣代食管术后发生恶性变的病例,认为应定期对皮瓣代食管的病人进行随访检查,以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关于肌皮瓣移植入体内后皮肤的病理变化,目前尚未形成共识。Bussi对胸大肌皮瓣修复口咽部缺损术后1年的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取活检行病理学光镜和多种细胞角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证实肌皮瓣表面皮肤保持正常的层次结构,角化层明显,皮肤附件无退化。但Rees等对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咽组织缺损术后1年以上的病人进行食管镜观察,见肌皮瓣的表面很象周围的粘膜,活检证实其上皮已失去角化。Wei对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和下咽部缺损的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发现修复下咽部缺损时肌皮瓣表面皮肤逐步去角化,皮肤附属器退化,认为食物的摩擦和唾液的浸没作用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Gupa对1例背阔肌皮瓣重建颈段和上胸段食管的病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观察,发现肌皮瓣会逐步失去角化.
其他文献
MicroRNA是一类接近于22个核苷酸的小RNA分子,已经证明它在特定类细胞型以及疾病发生上调或者下调。研究表明这些小RNA分子是人类基因组中最主要基因编码的监测调节开关之一
目的:了解南宁市A(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分离到的A(H3N2)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单向HI试验分析抗原性,并按不同时间、不同人群选取35株进行血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土壤样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检测方法.方法:土壤样品经干燥后,加入同位素内标,采用正己烷/二氯甲烷(v/v 1:1)进行索氏提取后经磺化,过酸碱硅胶
目的:测定水产品中的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方法:进行水产品中大肠埃希菌分离,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和做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85株具有抗生素抗性或中介
20世纪末出现了新一轮的科技创新,这为当代科技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有生力量和主要场所,其科技管理活动更要发挥推动和促进科技创新的积极
目的:阐述老年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重症肝炎及肝硬化老年患者111例,分离其感染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其中分离出
目的:通过对江苏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分析,了解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株及大流行克隆存在状况,为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及收集水产品、食品及食物
自1970年12至2003年12月,我们共外科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5116例,现按年代不同分为三个阶段(1970.12前为A组,1995.12后为C组,中间段为B组)进行分析,重点比较各组病例有何不同和
目的:研究尿液中肠球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肠球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尿液标本中粪肠球菌较多见,但屎肠球菌和铅黄球菌检出率
从1989年1月到2006年4月,我院发生食管癌术中静脉损伤、气管支气管损伤、胃管不能送入胃腔、误扎胃网膜右动脉、结扎腹腔干血管,术后肋间血管出血、心包积液均的少见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