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提高患儿静脉穿刺率的应用

来源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住院患儿的疼痛,使周围血管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提高了下次穿刺的条件,提高了家属的服务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穿刺水平,保证护理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PICC导管由于其安全、方便、易于维护,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满意度,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应用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对PICC致静脉炎的原因和护理进行了多方探索。方法:分析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与选择的导管材料过硬、有颗粒物质、型号等因素有关。置管部位通常选择在肘窝处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
会议
目的:输液前通过给患者使用保护性眼罩,降低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增加患者对疼痛等的耐受。方法:通过解释和沟通等工作,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在输液前给患者使用保护眼罩,输液完成后由患者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主诉配单眼罩和不佩戴眼罩情况下患者的真实感受;结合使用自制的护士工作满意调查表,由患者家属对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定期进行质量跟踪,结果都显示效果良好,才有意义,否则相反。
会议
目的:PICC网络平台在置管患者信息管理中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门诊维护172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7227例,女性10027例,年龄12岁~85岁,中位年龄58岁;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门诊维护2038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8188例,女性12196例,年龄13岁~86岁,中位年龄59岁;置管后治疗间歇期均在我院门诊进行导管维护的患者,观察数据录
会议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的护理体会。方法:在临床中血液透析患者的外周静脉特点及留置针的选择、穿刺的技巧;封管药液的选择和封管方法;静脉留置针在体内的留置时间;堵管的预防和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会议
目的:寻找提高PICC维护规范性的有效方法,保证PICC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PICC维护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其具体内容是:调查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一季度全院在院PICC置管患者的规范性进行调查),针对问题进行质量讲评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并面对全院护士长进行质量讲评),针对问题强化培训(采取小教员负责的方式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定期检查、持续改进提高
会议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脱管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观察分析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183例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脱管情况.结果:肿瘤患者PICC导管脱管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管理前的10.93%降至实施后的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会议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静脉输液已成为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中国是一个输液大国,住院患者需要静脉治疗的占90%以上。
会议
目的:了解PICC患者穿刺点院外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并有效的采取相关措施,降低PICC患者穿刺点院外感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质量控制小组,以"降低PICC患者穿刺点院外感染率"为主题,进行调查分析,患者PICC患者穿刺点院外感染的真因有:操作流程掌握不熟练、未规范化培训、宣教方法不当不易理解、医护宣教欠缺。针对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
会议
中心静脉导管在目前日益广泛的应用在长期输液,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静脉内高营养治疗,肿瘤患者的化疗,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净化等。患者在留置导管期间发生的感染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针对感染的相关因素:病人的体质,置管留置时间,置管的技术,置管的部位等提出相关的干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及质量。
会议
目的:观察防堵管留置针在临床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内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防堵管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结果:观察组使用防堵管留置针回血、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