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陪护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 :河北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暨河北省社区康复医学会精神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k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陪护人员指的是与患者共同生活、照顾患者生活的人;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等,每周一次,一共进行4次),比较健康教育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90名2014年1月-2014年12月首次就诊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诊断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入院时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大于35分,住院时间在6周以上,且出院时BPRS减分率均在50%以上,将其随机分为三组,三组观察对象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陪护人员受教育年限、病程、入院时BPRS评分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一组只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第二组只对陪护进行健康教育,第三组对患者和陪护都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三组患者出院后能按医嘱服药的月数,如果患者实际服药天数小于应该服药天数的90%,则视为服药依从性差而终止观察. 结果:1.对陪护教育组(6.12±3.66)与对患者教育组(3.53±2.33)相比,按医嘱服药月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P=0.002).2.对患者及陪护都进行教育组(8.03±3.35)与只对陪护教育组(6.12±3.66)相比,按医嘱服药月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39).3.对患者及陪护都进行教育组(8.03±3.35)与只对患者教育组(3.53±2.33)相比,按医嘱服药月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P=0.000). 结论:1.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进行健康教育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更好,使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好.2.对患者及陪护都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更好,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高,说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服药依从性来说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患者及陪护都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解团体催眠疗法在治疗治疗强迫性障碍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团体催眠疗法对强迫性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并应用SCL-90量表进行测量其强迫及焦虑抑郁状况.结果:进行团体催眠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01).结论:对于强迫性障碍患者而言,应用团体催眠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目的:了解分组劳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日进行分组劳动,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一些常规康复措施,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患者病情变化.结果:在进行分组劳动半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6个月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个月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
本文从绘画艺术疗法在国内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绘画艺术疗法进行探讨.绘画艺术疗法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处理言语治疗所不能抵达的层面,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情绪障碍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精神科患者心理健康的恢复,促进认知功能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
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效果,从而分析其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的衡水市11个县市区农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抽取确定100名居家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和常规社区管理模式对其及家属进行干预,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分别用精神病患者
目的:探索适合本地经济和文化需求的社工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居家康复过程服务模式.方法:以个案研究的方式,通过小组工作方法,凭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评估方法,用三线表说明小组活动的效果.结果:97.53%的组员满意活动内容安排、95.06%的组员认为参加小组活动收获较大、88.89%的组员愿意参加此类活动、100%组员认为活动内容是患者及家庭所需的.结论:社工介入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居家康复,一方面丰富了患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叫生态心理学,环境即周围的境况,它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随着医学的进步,精神病人康复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许多学者做了大量探索研究,以达到让病人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最大限度的减少精神残疾的康复目标。为此,尝试把环境心理学
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关注,通过行为管理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患者饮食及运动的管理,观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行为管理,患者平均体质量减轻7%,入组时与6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腰围、SBp、DBp、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质量、HDL-C、FPG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有针对性的行为管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和自我接纳的影响.方法:对象为河北省荣军医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分别在护理前及护理后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态度问卷(QSA),自我接纳问卷(SAQ)分别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自杀态度状况及自我接纳水平.结果:1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相关性.方法:对诊断明确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96例为研究组,选择某企业、医院及中学在职员工105例,作为对照组,且对照组的一级亲属无各类精神疾病患者.2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90,SCL-90)、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puport
目的:评估精神科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82名神科病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精神科病房护士的SCL-90总分(138.07±31.33)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345,P<0.05),并且焦虑(t=3.878,P<0.001)、敌对(t=2.271,P<0.05)和恐怖症状(t=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