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6年贵州省吸入给药途径的药品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来源 :第六届中国药物警戒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吸入给药途径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6-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事件监测系统贵州省数据库中483例吸入给药的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483例吸入给药途径的药品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38.92%)和10岁以下(21.32%)患者.涉及药品的剂型以注射剂最多(53.87%).引起例次数较高的药物分别为沙丁胺醇类吸入制剂(35.14%)、注射用糜蛋白酶(14.77%)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7.57%).对呼吸系统的损坏较为常见(23.10%). 结论:应重视吸入给药的临床规范使用,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其他文献
哨点系统作为主动监测的一种方式,为美国医疗产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提供了依据,目前系统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倾向性评分、疾病风险评分、基于树的扫描统计、序贯分析方法和自身对照等,这些方法在数据挖掘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FDA哨点系统常用的几种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同时为我国建立药品安全主动监测系统提供建议,以期为主动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目的:对FDA药品风险评估与减低策略(REMS)制度背景、实施进展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系统性介绍,在推进我国药品风险管理计划时避免该问题.方法: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和美国FDA官网,梳理REMS有关进展.结果与结论:借鉴FDA实施REMS来确保药品风险效益的平衡,建议在推进我国风险管理计划时,分阶段分步骤开展我国风险管理计划,同时避免新制度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目的:为探索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药物警戒系统指标的开发和应用.方法:笔者查阅了WHO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以及国内外文献,经过详细梳理,通过对PV指标开发过程进行追溯,对WHO制定的PV指标进行解读,并结合PV指标在公共卫生计划中的应用现状.结果与结论:归纳得出WHO对于促进PV指标监管与使用的经验主要有3点,包括制定指导手册促进PV指标理解;多方合作推动PV指标发展;PV指标使用基于重要性分类,主
目的:总结滥用一氧化二氮的研究现状,为预防一氧化二氮滥用、减少其严重危害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回顾并总结一氧化二氮的历史沿革、药理学机制和临床应用、滥用的严重危害及国内外现状等.结果:滥用一氧化二氮可导致维生素B12缺乏性相关疾病,引起轻度瘫痪甚至危及生命;欧洲国家一氧化二氮滥用率约为15-40%,美国滥用率为4-8%,暂未检索到我国滥用监测数据.结论:国内外的青少年一氧化二氮滥用
目的:分析甲巯咪唑致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004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收到的甲巯咪唑致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8例怀疑使用甲巯咪唑致粒细胞减少相关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构成比为48.53%,女性患者数量为男性的3.93倍,15~
目的:采用改良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对江西省自发呈报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数据库中喜炎平注射液引起紫绀的信号进行数据挖掘及预警分析.方法:收集江西省自发呈报系统2005年至2016年连续监测的ADR报告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改良BCPNN法计算喜炎平注射液引起紫绀的信号值,分析信号逐年变化趋势.结果:共收集2005年至2016年间江西省ADR报告291671例,经改良BCPN
目的:分析婴幼儿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我省0~3周岁小儿的ADR报告.结果:共收集5668例婴幼儿患者的ADR报告,涉及药品450种.主要涉及怀疑药品为抗感染药(71.73%),其次为生物制品(10.37%);用药途径主要为注射给药(87.36%);严重ADR所累及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5.
目的:以河南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3~2016年14(含)岁以下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本情况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河南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2016年收集到的1585份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多发于6~12岁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滴注(1326,83.66%),涉及的化学药品主要为抗感
目的:对口腔溃疡含片的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为患者使用提供建议.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反馈的迪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口腔溃疡含片ADR报告67例进行统计,分析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原发疾病和过敏史、ADR发生的时间分布、ADR因果关系、分级与转归、ADR累及系统-器官分布等.结果:口腔溃疡含片ADR在30-40岁发生比例最高,达到了35.82%
目的:研究探索药品聚集性信号的处置情况.方法:对关注信号从调查情况、药品检验、临床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例关注信号中35个信号收到调查报告,30个信号涉及的药品进行了抽样检验,收到25份检验报告,3份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提交调查报告的299例病例中临床用药不符合说明书规定的有78例次.结论:聚集性信号的调查处置在调查规范的建立、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合作及资源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