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非病毒基因载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来源 :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etent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合成新型高效低毒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将治疗与诊断相结合则是药物设计的发展方向。本课题组在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的设计开发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研究了基于大环多胺的阳离子脂质体及聚合物基因载体[1],并开发了环氧化物开环聚合制备兼具高转染效率和生物相容性基因载体的方法[2]。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不同的手段赋予载体材料荧光性质,使之兼具基因/药物递送和胞内示踪性能。我们合成了具有自组装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能的多聚合物分子,其在水溶液中能自组装形成多功能的“核-壳-冕”型纳米颗粒,并实现了对肝细胞的靶向基因递送(图左)[3];另外,通过制备靶向型或两亲性的功能化碳量子点(CQD,图右),亦可使载体在具备较高的基因/药物传输效率的同时,实现材料的胞内示踪[4],这有助于对运载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碳点因其良好的水溶性、化学惰性、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备受关注。以赖氨酸为单一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含氮荧光碳点。合成的碳点在激发光作用下呈现出强烈的蓝色荧光,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和pH 值敏感性。详细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浓度对合成的碳点的结构、形貌和荧光性能影响。此外,合成的碳点表面富含羧酸基和氨基,便于通过共价反应连接其他分子,进一步表面功能化修饰。
基因载体的转染效率是实现基因治疗的关键因素,而基因载体与细胞膜的亲和力是表征其转染效率的重要参数。测定包载有特定质粒的基因载体对细胞转染能力的大小[1]是评价基因载体转染效率的传统方法,但是该方法周期长,成本高,受实验条件影响大,不适用于快速、高通量筛选。因此,在体外对基因载体的细胞膜亲和力大小进行快速有效的测定,可有望实现在短时间内对多种不同或同类结构基因载体进行体外高通量筛选,以及载体化学结构
由于高原子序数纳米粒子可以增强局部的磁化系数,因此它们已经被用作新型的放疗增敏剂来增强病灶部位的放射剂量,从而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1]。然而如何有效的将这些放疗增敏剂靶向到肿瘤组织却大大地限制了它们发展。肿瘤血管是一个非常符合要求的靶点,但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肿瘤血管靶向剂(血管生成抑制剂,AIAs,和血管破坏剂,VADs)都受到了自身不足的限制,因为它们只能靶向到部分血管从而导致一些治疗后的
荧光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可调的激发发射波长等优点在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1-3]。然而,目前已有的荧光纳米点存在毒性大(如硒化镉、硫化铅等半导体量子点),量子产率低(如金纳米簇、银纳米簇等贵金属纳米簇),合成复杂且表面不易修饰(如半导体聚合量子点),以及发射峰宽和多色发光(如碳点和石墨烯量子点)等问题。因此,开发性能优异且符合生物医学意义的超亮荧光纳米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溶酶体
癌症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在早期对癌症进行及时的治疗,这是癌症治疗的一大障碍。随着纳米药物的迅速发展,一些纳米材料被应用在“诊疗一体化”的领域,诊疗一体化是指纳米材料同时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功能,使治疗载体能在诊断肿瘤位置的同时,并对其进行治疗[1]。荧光碳点(CDs)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光稳定性和易于修饰的特点[2],具有潜力发展为诊疗一体化的递送载体。
引言:自组装病毒样颗粒(VLP)由天然生物结构组成,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等诸多优良性质,在癌症治疗中作为纳米载体平台具有巨大潜力。
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各种癌症的标准治疗手段[1]。封闭PD-1 与PD-L1的结合提供了一种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策略。使用多肽封闭PD-1 与PD-L1 的结合展现出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多肽通过化学合成方法易获得,也容易进一步功能化修饰。然而,多肽的发展因其系统稳定性低、易代谢等问题受到极大限制。因此,迫切需要延长循环时间、提高稳定性来保证多肽的功能。我们发展了一种新的方法,在纳米颗粒表面使用温敏聚
聚合物载体结构的不同可能会对聚合物药物递送系统的抗癌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制备了基于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和基于寡聚-(乙二醇)丙烯酸甲酯(OEGMA)的两种聚合物药物递送系统。通过RAFT 聚合所得的两种聚合药物载体具有相同的主链和不同的侧链,便于比较不同侧链的聚合物载体对癌症治疗的影响。经过单体比例的调控和反应条件的优化,所得的pHPMA-DOX 聚合物药物偶联
生物启发型高分子发展策略是现实其高级功能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聚焦于设计与构筑树状大分子的生物启发型特征,以高精准仿造天然化合物和系统的策略,发展多功能树状大分子组装体系和开发治疗型树状大分子新药。一方面,为了解决高代数树状大分子毒性大、难合成等问题,我们利用肽类树状大分子及其衍生物类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通过多元协同组装、杂化自组装等策略调控低代数树状大分子形成仿病毒组装体,获得了一系列智
多孔钽金属是一种理想的医用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极强的耐腐蚀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和材料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国外技术的垄断限制了多孔钽金属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成功制备出多孔钽金属,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并进行临床前期应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图1)在平面和多孔碳化硅基体上制备了金属钽涂层。反应原料为化学纯的五氯化钽,以高纯氢气作为还原气体及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