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对雄性中华绒螯蟹肠道和鳃部可培养优势细菌数量和组成的影响

来源 :第十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暨2016年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饲料中添加虾青素会影响其肠道及鳃内的可培养优势菌群以及机体的免疫力.本实验旨在探讨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及养殖水体对中华绒螯蟹肠道和鳃部菌群的影响.采用不同虾青素含量的饲料(0.00、26.60、41.62、81.37和75.35 mg/kg,分别为饲料1#~5#)对雄性中华绒螯蟹(117.27~134.45 g)进行育肥70 d,利用基础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对其肠道、鳃及养殖水体中的细菌进行传统分离和纯化,所得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再进行同源性分析后做系统进化树.结果 发现,共分离获得的106株细菌(登录号:KU570293~KU570368,KU570370,KU570372~KU570383,KU601302~KU601316,KU720553)中,92株为优势菌株,其中,肠道、鳃部和水体各29、32和31株.肠道中的可培养优势细菌属于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而鳃中可培养优势细菌属于柠檬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和气单胞菌属;养殖水体中可培养优势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饲料2#组肠道中可培养细菌总数最高(1.06×10^8 cfu/g);饲料5#肠道中的潜在致病菌数量显著最低,但其可培养细菌总数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饲料3#组肠道和鳃中潜在致病菌数量相对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虾青素能够显著影响雄性中华绒螯蟹肠道和鳃中的菌群构成,但对水体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首次对投喂不同含量虾青素饲料的育肥期雄性中华绒螯蟹肠道、鳃及养殖水体可培养的优势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分析,探究了饲料中虾青素含量以及养殖水体与蟹肠道内可培养细菌之间的联系,为中华绒螯蟹营养免疫和菌群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酵母培养物0.0%(Y0)、0.30%(Y0.3),配制2种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20±0.01)g的凡纳滨对虾.
色氨酸是5-HT和褪黑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可以促进动物采食,降低日粮中优质蛋白用量,削弱打斗行为,提高成活率。本试验旨在研究色氨酸水平对中华绒螯蟹摄食过程中的运动时间和摄食率的影响,以期探索幼蟹饲料中适宜的色氨酸水平,并为色氨酸在此过程中生理调节作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为探究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酿酒酵母对饲料原料的固体发酵效果,试验设计了5种益生菌组合: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和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饲料原料配比为大豆粕27%,菜籽粕30%,玉米粉33%,小麦粉10%。设定菌种发酵液接种量3%,原料含水量40%,发酵温度30℃,利用发酵袋,对不同发酵时间含菌数、有害菌、pH值、感官特性、酶活性、粗蛋白等进行了测
研究报道在饲料中添加诱食物质,可改善配合饲料的风味,能刺激水产动物的嗅觉、味觉和视觉等,从而提高动物的食欲,促进摄食行为和摄食量,有效地提高饲料效率.基于以上目的,对桑普诱食剂在鱼虾上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1)首先对桑普诱食剂在虾上诱食效果进行了研究,即在相同饲料配方中分别设置添加和不添加桑普诱食剂组,分别对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进行饲喂,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桑普诱食剂均能够显著提高南美白对虾
目前,在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中,大多数养殖户投喂28-30%的高蛋白饲料,饲料投喂水平采用或接近饱食水平。在水体中存在一定丰度的天然饵料生物情况下,食用虾养殖是否可以投喂低蛋白饲料(24%)和降低饲料补充投喂水平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个试验,探讨饲料不同蛋白含量及投喂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确定克氏原螯虾最佳投喂策略,降低饲料成本。试验一采用2种蛋白含量(24%和30%)的饲
研究四种海藻多糖提高鲫鱼免疫和抗菌作用.将给予暂养两天,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浒苔组、条斑紫菜组、铜藻组、坛紫菜组,准确记录体质量.养殖60天后,注射嗜水气单胞菌,24h后称取鱼的体质量,解剖取脾脏称重,并取鱼血测定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实验结果显示浒苔组、条斑紫菜组、铜藻组鱼的体质量增加相比普通饲料组有所提高,且浒苔组最为显著,提高率为47.5%.浒苔组、条
以50%的鱼粉配制基础饲料(记为FM),分别采用30.5%发酵豆粕、32.5%豆粕、28%棉粕和39%菜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总量的50%,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记为FSBM、SBM、CSM和RSM),投喂初始体重为(0.249±0.003)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 表明:(1)与FM组相比,FSBM、SBM和CSM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
本试验分别以鱼油和混合植物油作为脂肪源,设计了2个系列9组等能等氮,且具备相同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n-6但不同ARA含量的饲料.1)以鱼油(5.85 mg DHA/g diet和3.83 mg EPA/g diet)为脂肪源的5组饲料分别为A组(0.28 mg ARA/g diet)、B组(0.44 mg ARA/g diet)、C
白蝦養殖產業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水產養殖產業之一,高密度集約化白蝦養殖雖然創造了高昂的利潤,但也導致著大量死亡的風險.1987年臺灣草蝦爆發大量死亡開始到2013年蝦類早期死亡綜合症(Shrimp Early Mortality Syndrome;EMS)的二十餘年來,如何有效穩定養殖環境,減少環境中病原物質滋生以及提高蝦體健康已經成為白蝦養殖產業最重要的目標.在有益微生物的研究中發現:使用枯草桿菌
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池塘分离得到副溶血弧菌Vp13的2株噬菌体SX-2和SX-F,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研究测定噬菌体的噬菌效价,最佳感染复数,研究其噬菌谱,一步生长曲线,热稳定性,保存条件及基因组学等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电镜观察SX-2具典型的肌尾噬菌体科的形态特征,SX-F符合盖噬菌体科的特征;噬菌体SX-2的效价为3.8×109 pfu/mL,SX-F的效价为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