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微血管病变的CT技术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j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能清楚显示小肠微血管病变的CT检查技术方法及后处理方式; 方法 A组:常规CT增强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小肠病变患者21例,比较CT诊断病变位置及发现数量;B组:新方法,检查前分段饮水1600ml(一次400,10min一次),最后一次饮水前安置留置针,最后一次饮水完成后进行CT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与A组一致,分别采集平扫、晚动脉期、门静脉期、早延迟期;扫描完成图像重建横断位5mm,冠状位3mm(增强图像重建),将增强三期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多角度上观察并发现异常强化点后重建薄层MIP(多在3mm以内),针对该区域选择常规VR进行分支定位,如果能在常规VR上显示即可保存图像,如果不能显示,需对异常强化点进行薄层MIP多角度旋转定位并保存二维图像;再将强化点进行VR组织重建,并调节观察最佳阈值,将该病灶VR与肠系膜分支血管VR及腹部二维图像进行融合,通过多切面显示病灶与组织及大血管关系;比较CT诊断病变位置及发现数量; 结果 A组: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小肠病变患者21例,CT检查明确病变及原因12例,诊断吻合率57%,B组 13例,病灶准确定位及发现10例,诊断吻合率77%; 结论 该方法可以提高小肠微病变的检出率,并且能为临床提供病变的准确定位及周围血管、组织关系,可以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撬拨复位空心撑开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两助手分别持患侧膝部、前足对抗,术后双手扣挤牵引跟骨体部的方法对跟骨进行沿长轴方向牵引,牵引过程中结合侧向摆动及挤压对跟骨的长度、宽度进行初步复位,部分纠正跟骨长度、宽度、角度;再结合CT显示的关节面骨折块旋转移位情况利用钢针插入关节面骨块下方进行撬拨复位,达到关节面的准确复位并用钢针临时固定,如跟骨体部存在明显旋转移位也一并纠正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断裂及伴有脊髓受伤的临床诊疗.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5年8月接诊入院的40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性12例,男性8例,年龄在19~74岁之间,平均37.8±5.6岁,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4例,D级6例,E级3例;对照组男性11例,男性9例,年龄在20~72岁之间,平均36.9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内窥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PELD组和开窗组,各40例,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目的 通过实际操作比对,探讨改良后的桡动脉穿刺技术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100例需行桡动脉穿刺的老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2组(上肢健全),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由固定护理研究小组对其进行操作,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在职称、资历等方面符合要求,对照组采取传统垂直进针法穿刺进行,可以回针;观察组采取改良桡动脉穿刺法,予手腕部背曲,呈过伸位,斜面进针角度在40—60度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针对类风湿关节炎、退化关节炎、股颈骨折实行的治疗方式,手术的目的 是为了缓解疼痛、纠正畸形的关节和恢复关节运动作用.但此手术也有不足,尤其是对年龄较大的患者,护理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关节脱位等并发症问题,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加入预防护理的干预,对预防关节脱位有显著效果.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患者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择取我院118例经过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分为
目的 探讨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原因。方法 从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胫腓骨术后感染的原因由病人因素、手术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结论 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原因较多,仔细分析其原因对临床有效预防有一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瘦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以1×10^5密度接种至预置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中,设立3组:成骨诱导组添加原代培养液后,再加入含10-8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磷酸甘油、50mg/L维生素C的成骨诱导培养基;成骨+瘦素诱导组添加成骨诱导培养基后,再加入50nmol/L瘦素;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含体积分数为
目的:探讨"蝴蝶效应"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疾病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8日至2015年11月30日骨科住院并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600例,实施"蝴蝶效应"管理模式,并在出院后第3月和6月进行随访,监测患者对骨质疏松疾病的认知程度及自我疾病管理能力的变化.结果:实施"蝴蝶效应"管理模式后患者对于骨质疏松的认知程度及自我疾病管理能力较入组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在骨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创建无痛护理病房,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围术期能得到优质的无痛服务。方法:在患者入住无痛护理病房的50例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3天,调查他们关于围术期镇痛的认知和无痛需求。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在优质护理服务基础上采用无痛护理模式,术前1 d至术后3~6d根据NRS疼痛评分结果,采用多模式、个体化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与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颈前路手术治疗及获得随访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1例,手术方法采取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手术节段单节段35例,双节段31例,三节段5例.术中无颈部脏器和重要血管损伤,无心肺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术中无神经根损伤,无椎间隙感染;测量颈椎侧位X线术前及随访时颈椎曲度、颈前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