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Canis lupus)的种群基因组研究

来源 :第四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Illumian HiSeq2000对来自非洲、亚洲、欧洲、中东、北美洲等狼主要分布区的样品进行了深度的全基因组测序,结合已经公布的数据,共产生了33个犬科动物的高质量全基因组数据,以分析:(1)世界范围内狼的遗传多样性;(2)不同地区狼的种群历史;(3)不同地区狼和本地狗的基因交流;(4)狗的起源地点.用全基因组数据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新旧大陆的狼和狗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基于G-PhoCS建模的方法估算新旧大陆分化时间约为12,500年前(ya).新大陆狼中的墨西哥狼处于基部位置,表明其有特殊的遗传背景.这一结果符合以前的研究假设,即墨西哥狼是亚欧大陆狼迁徙到新大陆的最原始狼的遗存.同时G-PhoCS速算估算出墨西哥狼在所有狼中有最小的有效种群大小(600个个体).在旧大陆的进化支中,狗和狼分别聚为两个大支,分化时间约为11,700 ya.不同品系的狗聚为一支,而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旧大陆狼聚为一支,狗和旧大陆狼遗传关系更近.这一结果也符合普遍被接受的观点,狗是由旧大陆的狼驯养后演变而来,同时狗应为狼的亚种而不是独立的种.在旧大陆狼的分支中,表现出了按地理分布区域的遗传分化.欧洲狼聚为一支,中东狼和亚洲狼分别聚为一支,同时中东狼和欧洲狼的关系更近.而这三大支在短短1,600 ya就彼此分化形成了目前的遗传结构.在主成分分析中,也得到了和系统发育树比较一致的结果.
其他文献
为了解昆虫捕食特征与短柄枹栎(Quercus glandulifera)、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种子产量和种子大小的关系,本研究于2011和2012年在秦岭南坡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对短柄袍栎和锐齿槲栎种群的种子产量和昆虫寄生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两年中短柄袍栎、锐齿槲栎种子雨动态变化规律相似,201 1年短柄袍栎种子雨密度为142.63±25.25粒/m2,显著
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实验区,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干旱荒漠草原区的9个样地,利用巴氏罐诱法于2012年4月-9月及2013年4月-9月,对保护区内地表甲虫物种组成及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共捕获地表甲虫3,885号,隶属16科37属46种。以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和步甲科Carabidae个体数量最多,为该地区的优势科;象甲科Curculionidae和鳃
球囊线蚓(Enchytraeus bulbosus)是西洋参的一种新害虫,特别是对西洋参催芽种子和幼苗具有严重危害.在室内对其实验种群繁殖潜势测定可以为其田间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3个初始接种量(N0)分别在8个恒温(T)条件下培养一个世代,计算群体繁殖量(NG)和虫均繁殖量(PCR),纳入方差分析来研究其实验种群繁殖潜势.结果表明:No对NG的影响差异不显著,T对NG的影响差异显著.N
延安新区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是目前国内湿陷性黄土地区"削山、填沟、造地、建城"规模最大的岩土工程之一,境内土层较深、温差大、海拔高,形成了具有独特性质的土壤.但由于缺乏详细调查而未能掌握土壤动物与新区生态评价结合的特点,影响了对延安新区生态系统健康的深入认识.通过对延安新区绿化林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及绿地的设计与布局提供理论依据.2014年
由于干旱缺水,新疆北部荒漠草地形成以饮水点为中心的定居放牧,导致水源圈大量出现.2014年5月底,以新疆木垒县天山北坡荒漠草地一个典型的牧场水源点为中心,采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和六个采样距离(50m、100m、200m、400m、800m和1200m)的土样,分析了土壤含水率、电导率、pH值以及土壤有机碳、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土壤电导率
以天山自然遗产地喀拉峻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7月底-8月初,研究了现有不同放牧利用方式,禁牧、限牧和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同时对土壤有机质、全量和速效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放牧区相比,禁牧区物种总数、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提高,而α物种多样性水平则没有显著变化;限牧区草地不仅植物群落种类最为丰富、α物种多样性最高,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也与禁牧区接近。禁牧导致草地土壤养分含
Transcriptome profiles provide a practical and inexpensive alternative to explore genomic data, particularly in organisms that have no accurate genome data published.Tibetan macaque (Macaca thibetana)
The macaques, genus Macaca, represent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primate radiations.With such a variety of range and species that differ in ecology and external morphology, macaques are considered as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ra)基因组已经测序并组装(AilMel_1.0),随后Ensembl和NCBI分别先后发布了AilMel_1.0的注释结果.他们的注释主要依据已注释物种的同源对比,而这些对比的物种大部分与大熊猫的亲缘关系较远,这就可能造成不完全的注释.为了补充注释大熊猫基因组,我们利用大熊猫大熊猫三个组织共5个样本转录组资料,分别使用TopHat、Cufflink
microRNA是小的非编码RNA,是许多生理过程的重要调控者.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microRNA在动物免疫、疾病发生和衰老中具有重要调解作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尽管大熊猫基因组早已测序并组装完成,但基因功能研究依然比较缺乏,有关大熊猫microRNA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我们对四只健康大熊猫(2只老年个体和2只年轻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