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IKZF1基因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41805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的骨髓标本IKAROS亚型,探讨DN型IKAROS的发生频率与预后的关系,并初步研究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序贯进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治疗的所有B-ALL患儿137例,利用巢式PCR、Sanger测序、TA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IKAROS亚型的表达分析,并探讨DN型IKAROS的发生频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该137例初发B-ALL患儿中有16例表达IK6,14例表达IK4,2例表达IK7,且表达DN型IKAROS组与表达非DN型IKAROS组间2.5年生存率具有显著差异(P=0.006).该研究亦对32例复发患儿初复发样本进行IK亚型分析.发现大部分复发患儿具有DN型IKAROS表达(IK4型患儿1例,占5%,IK6型患儿14例,占67%),且在10对成对样本中发现8对存在IK亚型表达于初发状态及复发状态不连续情况.结论:DN型IKAROS的表达可作为B-ALL不良预后的标志,且其于复发样本中的高发生率表明,DN型IKAROS的表达与B-ALL复发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中韧粘素-C(Tenascin-C、TN-C)、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之间的关联,探究TN-C能否作为组织重构的生物学标志物,并评价其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2012年期间住院患儿中52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同时期19名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清,采用酶联免
目的:提高对儿童尤文肉瘤类肿瘤(ESFT)的认识,评价应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横纹肌肉瘤-1999(RS-99)方案治疗儿童ESF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制定并实施与个体因素相关的诊断治疗方案,对1997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治ESFT患儿进行分析,其中30例进入治疗方案.截至2012年3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8年1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1例HLH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及预后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按随访患儿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01例患儿存活61例,死亡40例,死亡率3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2、核增殖抗原Ki-67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儿童ALL中的表达以及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三种指标的检测对儿童ALL患儿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方法:收集52例儿童ALL患儿骨髓涂片为实验组;所有52例患儿经正规化疗后第19天的骨髓涂片做为治疗组;20例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骨髓涂片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涂片中的MCM2、Ki-67和Su
目的:通过慢病毒介导的Aiolos过表达,探讨上调Aiolos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alm-6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Aiolos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Nalm-6细胞系.实验分3组:(1)过表达组(转染PWPURO-Aiolos,Aiolos组),即上调Nalm6细胞中Aiolos的表达;(2)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组),即转染GFP病毒;(3
目的:报道1例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探讨此类少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及治疗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按照2005年WHOEORTC分类中明确限定的SPTCL的诊断标准,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1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复习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患儿8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取左侧腹股沟处带
目的:虽然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成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已有多年历史,目前ATG也已成为无法进行同胞全相合供体骨髓移植的再障患者的首选药物疗法.但是,有关ATG治疗再障时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探索与研究在儿童治疗中的药代动力学,为完善ATTG疗法,以及开展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研究创造条件.方法:6例儿童获得性再障,随机选择应用R-ATG(美国Genzyme公司)和R-ATG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衰的患儿64例,年龄为3月至2岁,平均8月龄,经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在常规洋地黄强心,呋塞米利尿以及卡托普利扩血管治疗基础上,予以米力农治疗.以同时期未予以米力农治疗只给以常规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衰的患儿5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
目的:研究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BSP和RT-PCR检测正常人外周血和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结果:正常健康小儿外周血DAPK1基因启动子CpG岛CG位点呈无或低甲基化状态(甲基化率≤10%),mRNA表达正常;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DAPK1基因启动子表现为高甲基化状态(甲基化率60%~90%),
目的:总结23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儿童围术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经验,探讨起搏器植入治疗儿童CHD相关性完全性AVB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植入永久起搏器的CHD患儿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4个月~8岁,平均(2.8±2.5)岁,体重5~27kg平均(10.7±6.8)kg.其中植入心内膜起博器7例,植入心外膜起博器1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