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基本问题培养城市设计思维--以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四年级2017年城市设计课程为例

来源 :2018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hu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设计内容丰富,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在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提出基本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教学计划安排,培养学生的城市设计思维,掌握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其他文献
建筑设计教学为一种“从实际操作中学习”的学习方式,强化专业实践类课程能够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向掌握能力转化,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建筑师的能力.本文以工地实习为例,展开课程环节的组织过程、教学方法与实习总结的教学探讨.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开放程度的发展,采用大数据进行城市设计研究成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在以往基于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研究型城市设计理论课程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大数据分析方法讲授,以及大数据在城市设计问题中的应用途径探索,并在调研作业环节让学生们加以实践.教学方法出现研究课题专题化、研究范围扩大化和研究数据综合化趋势.大数据教学方法要点包括研究方法讲授、研究课题甄选、数据采集与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可
城市设计是建筑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复杂性.当前城市空间发展范式正处于转型时期,城市设计思想和方法也基于对城市新特性、新问题的持续研究而不断拓展丰富.从城市、城市设计及城市设计教学等三方面基本问题切入,介绍阐述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设计教学改革思路和方式.
城市设计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管理者、规划师、建筑师以及社会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经过近三十年的城市增量建设到城市改造更新,如何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如何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如何提高城市活力等已成为当下城市设计的主要问题.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态空间的赋形“设计”,区别于建筑单体形态创作上新颖个性的追求,城市设计更多关注的是多关系的协调,面对城市问题的复杂多样,城市设计需要研究.长期建筑学教
学生在大桥街道社区微更新毕业设计中,从社区建筑师的角度采取针灸式更新方式,主动发现和分析问题,并与各利益相关方对接交流,激活未被有效利用的失落空间,实现街区有机更新.
日常性是当代建筑与城市的重要主题.对日常性的重视反映了向建筑学本体的回归.为在“城市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强调日常性的重要价值,“城市针灸”和“城市触媒”被引入作为教学的关键词.学生藉此理解城市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解决城市真实问题和需求,以空间催化城市活力,从物质空间和日常生活两方面将建筑与城市融合起来.
“重庆渝北龙兴古镇核心区微更新设计”是一次“教研相长”的教学实践活动.其选题缘起于课题组教师长期关注的遗产保护问题,而教案设计的过程则推动了教师对“研究问题”理解的深入.与此同时,选题的成熟和对关键点的控制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设计选题意图,并使成果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归纳北京建筑大学三年级建筑学(城市设计方向)实验班“通州五河交汇源头岛城市设计”课题在新颖开放的课题设置、层层递进的教学单元、服务设计的专题研究等3个方面的特点,探讨本科与城市设计方向更为匹配的建筑学三年级设计课选题理念、方法和模式.
工业废弃地的更新与再利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内外大型城市在推进城市复兴过程中最能体现创造力的实验场.位于国际时尚之都米兰的废弃屠宰场如何转变成吸引人的艺术家工作坊?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师生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联合设计教学.本文记录了工作坊的教学实践过程及启迪.
建筑学专业的联合毕业设计已成为当下各建筑院校所广泛参与的一种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通过对“2018全国六校建筑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题目设置、教学主题、教学过程等的论述,探讨了通过对历史建筑进行创造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促进城市更新与开发的可能路径,以期对以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及联合毕业设计的教学组织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