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 :第四届“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n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教育理念的载体.本文基于小班化教育,立足校本,在小班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与探索.本校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一直追寻"满足生命需求,提升生命质量"的办学理念,在"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课程"的教育理念引领下,致力于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力求使本校的校本课程成为彰显本校小班化教育特色、落实小班化"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提升了学校办学和小班化教育的品质.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图书馆知识转移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研究进展,从总体来看,学者们的观点和结论是基本一致的。在促进知识转移对策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共同愿景、社会资本、互动学习、转移通道和创新平台等方面,得出以下结论:知识转移是在受控环境中实现知识从拥有者到接受者的传播,从而缩小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知识差距,并促进知识创新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性设施,其最重要使命是支持、促进、推动知识的更
信息素养是指对信息社会中人的信息行为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概括性描述的概念.中国大学生作为新世纪具有良好计算机及网络检索能力的一代,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基本不存在障碍,但严重缺乏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并将真实、可靠、有用的信息与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融为一体的能力。而高校图书馆不但拥有相对丰富的馆藏资源,良好的信息环境,更重要的是具有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得天独厚的资源、技术人员优势。同时,
针对《信息检索与利用》精品课程的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考核形式、课程网站以及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总结了课程的建设成效.
本文论述了构建图书馆馆员战略共识是确保图书馆蓬勃的关键,分析了当前建立馆员战略共识存在的障碍,并建议加强领导层对建立战略共识的重视程度,注重战略规划的宣传和参与,实现战略认同,强化柔性管理创造和谐氛围,实现战略目标。
德国一流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图书馆具有借阅量大、开馆时间长、电子出版物增长迅速、远程借阅成本低、现代化程度高和管理人员素质高等特点。通过总结慕尼黑工业大学图书馆的特色,并与中国高校图书馆进行对比,应强化我国图书馆网络服务功能,拓展以用户为导向的培训服务范围,拓宽读者与管理人员沟通渠道,进一步对设备设施实施现代化和人性化改造。
数字馆藏是现阶段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协调资源创建者、网站、图书馆和出版部门之间的关系、任务分工等问题是对原生数字资源进行管理必须面对的,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知识产权问题.开展网络教育,加强网民自身素质,建立网络查重系统,保护已有资源不受侵权,采取版权集中策略,通过国家立法,政策支持,成立网警,及时维权,完善网络证据保全公证制度。
自“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开展以来,各地图书馆积极筹备,配合工程实施。2011-2012年为推广工程的基础构建阶段,完成省级数字图书馆和部分市级数字图书馆的硬件平台搭建工作,并与国家数字图书馆进行网络连接,初步建成数字图书馆虚拟网。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具备安全、稳定等优势,可以满足当前推广工程建设的需求,虚拟网承载着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各类业务系统,在实现软件复用及资源的共建共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河南语音数字图书馆平台充分考虑平台的整体容量、可扩展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系统安装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管理、易于维护;系统还是一个智能的开发平台,具有开放型的应用开发环境,用户可快速开发自己的应用业务。语言作为人类进行交流传递信息的最简便、最有效、最自然的工具,让计算机听懂人的语言并按人的命令操作,且能和人进行自然语言交流,是一个非常高的智能指标。语音识别技术和合成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比较成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道德认知规律和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外部环境对大学生道德认知形成的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应与时代相适应,侧重理性思考,在道德实践中逐步实现.
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多学科相互融合是必然趋势,这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提升学生在新形势下的竞争力,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教育应实现跨学科教学,使得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市场和未来发展为导向,加强多学科技能的训练,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本文以跨电气信息类和机械工程类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这一课程为例,探讨高等工科院校如何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跨学科教育.笔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