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4秦皇岛高影响天气分析及预警信号的发布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1681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日本、欧洲、T213、河北MM5、新一代天气雷达风场反演等同步资料,对2007年3月3—4日发生在秦皇岛地区的暴雪、大风及寒潮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前期特定环流背景下的两股不同路径冷空气作用下,形成了大尺度湿斜压低值系统,且不同层面的温、湿场的“三支”急流辐合区恰好覆盖渤海大部地区,为后期灾害性天气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主要动力因子为中尺度850hpa的锋区配合下的NE向低空急流,其“双重效应”尤为突出,即把渤海低层水汽在“西高东低”的地形条件下输送到西部岸区,同时在锋区南压的过程中将动量下传增强海面的气压梯度,维持海区大风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雨雪分界与850hpa“零”度线动态变化相关;水汽因子主要为700hpa西南湿气流和850hpa以下东-东南黄、渤海高湿气流短期输送,并探讨了云物理扰动因子及黄、渤海海洋飞沫对降水增幅效应。通过同步雷达风场反演及卫星云图等监测资料进一步分析,环渤海西-东岸区径向速度图“S”型回波同步生成,中尺度系统雨雪回波强度大于35dbZ,维持时间3-4小时;西岸区降水前海区大于16m·s-1偏东风维持时间大于12小时,950hpa以下渤海中心区域4个主导风向水汽输送对岸区强降水落区动态变化具有指示意义;相对不同岸区衍生的灾害性天气与雨转雪、海温、地形及天文大潮有关。0—24h预报及12h黄色预警发布主要依据本区域科研成果中强降水天气概念模型、数值产品5个叠加因子及常规资料等,0—12h预报及3h红色预警发布主要依据为中尺度物理量场因子、红外、可见光云图、雷达及自动站实况资料等。发布形式全方位,本地公益预报、专业气象及海区延伸预报服务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采用英国Hadley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PRECIS结合CERES-Wheat模型,对2071-2100年(2080s)SRESA2、B2两种排放情景下山东临沂地区小麦生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PRECIS预测的2080s气候变化情景下,不考虑CO2的肥效作用,临沂地区小麦的生育期明显缩短,产量有所下降,且A2情景下产量下降更明显;考虑CO2肥效作用时,能够补偿温度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产量都显著增加
黑潮在太平洋经向热输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热量释放向北半球大气输送了大量的能量。对于黑潮的研究,海洋学者对长期观测数据的系统归纳工作开展的较少,而气象学者多关注海表温度(SST),采用的数据通常是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的再分析资料。本文采用日本海洋数据中心提供的长期实测资料,首先根据两个典型季节的调查航次分析了该断面上的温、盐度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统计了近几十年来黑潮主断面G-PN断面的实测温、
通过对平原35年来冻土观测资料的统计,初步分析平原县冻土日数和冻土深度有不同程度递减趋势。其原因除与人为活动、环境破坏有关外最主要原因是温度的升高造成的。
应用DSSAT作物模型中的CERES-Wheat小麦模型,在排除害虫和病害的影响下,通过对宁夏永宁站的永良4号春小麦进行品种参数调试及模拟验证,确定了一组品种参数。对宁夏平罗站的同一品种15年生育期特征及潜在产量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潜在产量模拟结果与实际产量值、开花天数预测结果较好,生理成熟天数模拟误差较大。对宁夏25km×25km黄河灌区的39个格点利用1961~1990年Baseline及构建
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之后又发生汶川大地震灾难。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已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近期,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做了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讲话并组织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球气候变化专题,进一步强调应对自然灾害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探究气象灾害的社会应对需求,由此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去丰富我国气象法,对于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乃至自然灾害直至突发公共危机将意义重大。笔者从频发气象灾害的
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场的特征,分析2008年1月25-29日江苏淮河以南出现的暴雪天气。结果表明:700hPa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为淮河以南强降雪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条件,850hPa上暖切的南北摆动和700hPa上暖湿气流的强弱与降雪强度密切相关的,这次暴雪天气过程是大气层结处于稳定状态下的系统性降水,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为降雪提供了动力条件,700hPa的上升运动越强降雪量就越大,较强逆温层的存
利用苏州地区1984-2006年间气象灾害统计资料,分析灾害密度、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模数、生命易损模数等气象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得到苏州各县市气象灾害综合易损度(CVD)结果,在此基础上对苏州各县市进行气象灾害易损性区划分级,为区域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国家重大项目苏通大桥施工和运营中规避台风大风灾害风险的特殊需求,根据1949-2007年桥位地区影响台风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原理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桥位区的影响台风的时空分布和八级以上台风大风对桥位区可能的灾损指数。结果表明:(1)影响桥位区的台风年均2.5个,桥位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从5月下旬至11月下旬都有可能遭受台风袭击,但7月上旬到9月中旬是桥位区影响台风的多发期,期间影响台风频次在
本文针对1月10日-22日三门峡市低温阴雪天气过程,对天气背景、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出了产生这次过程的天气机制和卫星云图、雷达产品特征,并对各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和对比分析。
通过对2007年3月3-4日承德历史罕见暴雪过程的天气形势、急流、动力、热力条件及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分析。表明:500hPa西来槽和地面气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的建立,为暴雪天气需要的丰沛的水汽提供了保证,而且高低空急流的有利配置导致暖湿气流上升运动加强,为暴雪天气的发生创造了动力条件。散度场、垂直速度场和涡度场的高低空配置,对暴雪天气的发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温度场的分析表明,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