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侵犯翼腭窝的MRI特征

来源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eng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咽癌是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鼻咽部邻近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PPF),鼻咽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易侵犯翼腭窝,准确的判断翼腭窝有无受累对指导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靠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将为合理地制定放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保障。本研究对46例鼻咽癌累及翼腭窝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目前,在许多县市级医院仍在使用普通CT或单层螺旋CT机,在对颅脑横断面CT扫描时,常规扫描层厚规定为10mm。然而,在日常工作中,采用10mm扫描,往往漏掉颅脑中的小的出血灶和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特别是对后颅窝中的小脑和脑干上小的病灶,由于受亨氏暗区效应的影响或颞骨岩部及枕骨棘突反射伪影的影响,常常导致误诊或漏诊。为解决误诊或漏诊的问题,我们采取了防范措施,即在厚层CT图像上怀疑有腔隙性病灶时或患者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对维、汉两族心肌桥(MB)的检出率,评价维、汉两族冠状动脉MB发生率的差异。方法:1350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341例诊断为MB,其中汉族260例,维族70例,回族7例,哈萨克族4例。计算64层螺旋CT对维、汉两族MB的检出率,并对两民族的左前降支(LAD)近段、中段、远段、第一对角支(D1)、第二对角支(D2)、钝缘支(OM)、左回旋支(LCX)
目的:分析乳腺细棘球蚴病的钼靶X线表现,探讨其X线征象特点。方法: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的乳腺细粒棘球蚴病的钼靶X线影像资料,并对照手术病理结果。结果:11例乳腺包虫囊肿,10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其中1例单发者因外伤而破裂。钼靶X线征象表现为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囊状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锐利,5例出现钙化,2例表现为囊壁弧线形“蛋壳,样钙化,3例囊肿内有斑点状钙化,1例破裂后呈空洞样改变,出现“日环蚀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的CT与临床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与临床表现及部分患者的预后随访。结果:17例患者平扫可见主动脉明显增粗,其内密度均匀,部分管腔内可见弧形钙化影;增强后可见线状低密度内膜片将主动脉分隔为双腔;真腔较小,呈半圆形、卵圆形;假腔较大,呈半圆形或新月形;真假腔可相对平行,也可假腔盘绕真腔自左向右、自上而下呈螺旋状。平扫时真腔与假腔多为等密度,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主要包括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dissection,AAD)、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和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aortic ulcers,PAU),有着类似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如突发性胸背痛、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史,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并发症等,基于临床症状和体
本组资料共收集30例新生儿的磁共振波谱成像,其中正常的新生儿5例,临床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25例,年龄范围从出生7天到50天。磁共振设备为PHILIAPS公司生产的ARCHIA 30T超导磁共振设备,线圈为PHILIPS公司的八通道头部线圈。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在检查早期乳腺癌检诊中的应用。方法:60例乳腺病变磁共振检查分别进行反转恢复法加权成像、矢状位带脂肪饱和技术的TSE序列T2WI,与弥散加权成像以及动态增强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动态成像序列T1WI,减影成像。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征象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最特异性征象为MRI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不同表现。结论:MRI三维动
胶质肉瘤(Gliosarcoma,GS)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2007年WHO关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于胶质母细胞瘤的一个亚型,认为该肿瘤是具有向胶质和间叶组织双向分化的恶性肿瘤,预后差。笔者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胶质肉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影像特点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其影像学的认识。
过去的几十年中,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缺血性中风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在亚洲,血管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是颅内血管狭窄的最主要原因。血管狭窄后引起血液动力学变化,就有可能出现中风症状,但是部分患者在颅内主要血管如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I Artery,MCA)远端狭窄甚至闭塞后,可以无症状或仅轻度的症状。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虽然没有临床症状,但如果患者存在血液动力学损伤会增加中风的危险性
通过对手术或临床证实的45例垂体微腺瘤与16例垂体Rathke’s囊肿患者的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扫描的影像图进行分析,笔者总结到垂体微腺瘤与垂体Rathke’s囊肿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可表现类似,延迟扫描垂体微腺瘤表现为造影剂进入而垂体Rathke’s囊肿表现为造影剂不进入。这一特征对鉴别垂体微腺瘤与垂体Rathke’s囊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