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思辨特点的传承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u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之一是提高中医药执业者的中医药文化素养,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因此,深化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思辨特点的传承研究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
其他文献
我国古医籍为祖国医学理论、临床之渊薮;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文字受秦汉鼎盛文风的影响,如《伤寒杂病论》158处,《黄帝内经》60多篇中,262多处使用了迭韵词,使这些医学经典著作语言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一语,出自《礼记·曲礼下》:“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郑玄注口:“尝,度其所勘。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慎物齐也。”
会议
@@传统养生文化与《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不无关系,从其独特功能药物的统计和构成分析,可以发现《本经》养生药物以辛、甘、苦味和性平之药为主,注重上品药物和非动物
@@宋儒理学是传统儒学吸取非儒思想使自身理性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其目的是为封建统治提供严密的理论依据,以保证封建秩序的正常运行。宋儒以探求人先验的内在道德原则为目的,构
会议
菊花是中国的名花,也是常用的药物,菊花茶更是人们日常喜爱的饮品.菊花散风解毒,养肝明目,<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称"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1]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中医是由中华民族创造并传承的关于自然、人体、疾病的知识和实践体系,它植根于中国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医学科学知识体系,包括完整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
会议
@@苏州地区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之滨,春秋时期的吴国曾建都于此,自古有“吴中”之称。从公元前514年苏州建城开始,经历了三千五百多年的风雨洗炼,兴废存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
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所有中医学子甚至全民族在当今时代的关键课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保持中医药的特色,认真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优势,不断提高中
会议
@@高愈明是民国时期蜚声东北三省的名医,他不仅勤奋好学,治疗效果显著,而且重视中医后继人才的培养,对民国时期的中医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