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并发流产病例诊断

来源 :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sh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秋以来,贵州省某规模化山羊养殖场所饲山羊不断暴发临床表现类似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疾病,造成了大量山羊死亡,妊娠母羊并发流产。为确诊病因,对临床病死母羊以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检测,最终确诊为CCPP,并对流产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预控疫病流行暴发提供技术支持。本试验将序列测定结果与CCPP致病支原体进行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所测序列与Mo标准Y98株为99.6%,而与丝状支原体簇同源性均未高于70.0%,进一步证实引起母羊患CCPP主要病原为Mo。自2001年万一元等在贵州省罗甸等地分离到Mmc后,本试验于贵州省患CCPP山羊组织病料中检测到Mo的存在,试验结果使贵州省养羊业对CCPP所造成的山羊疾病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与定位,并且为合理制定预防措施及根据本地毒株流行情况进行疫苗免疫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SL1344ΔcrpΔasd 双基因缺失突变株及其重组菌株SL1344ΔcrpΔasd(pYA3493-HN).方法:首先以χ7213(pREΔasd)为供体菌,SL1344Δcrp 为受体菌进行结合转移,通过自杀性质粒介导的等位交换技术两步法筛选SL1344 的ΔcrpΔasd 双缺失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将鸡新城疫的HN 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YA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对猪肝、肾、肺、脾脏的影响,为进一步地研究其发病机理奠定基础,为临床确诊提供病理学诊断依据。选取12头60日龄左右的仔猪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用4,5,12三个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分离株,通过腹腔注射进行攻毒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仔猪死亡情况。病猪死后,取出肝脏,肾脏,肺脏和脾脏,用10%甲醛固定液固定,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法研究不同型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的病理变化
A 4-year-old female beagle with progressive exophthalmos and which had a neoplastic mass which diameter was 1.4 cm in the left lower ocular adnexa. Histologically,the mass was composed of hyperplastic
本文讨论的一例犬乳腺肿物病例,是北京某动物医院送检的组织样品,介绍了该病犬的倍镜组织病理学观察,根据镜下观察,判断其为乳头状瘤。乳头状瘤(Papilloma)由腺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在猫狗中极少出现,常在纤维囊性疾病导致扩张的导管中偶然发现,在结构上分支交叉,形成分支小叶,有纤维脉管轴心的分枝状乳头,表面被覆肌上皮和腺上皮两种细胞。大多数病例中,腺上皮细胞是主要增生上皮成分,只有在极少病例中肌
利用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进行多次感染,通过检测体液免疫应答、粘膜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来反应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为巨型艾美耳球虫活载体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各期粪便OPG平均值分别为7500、1500、0,无球虫对照组均为0.可见E.maxima多次感染,可诱导鸡只产生完全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血清中E.maxima特异性IgY的含量变化可以评价球虫感染激发宿
本研究以一定剂量的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给鸡口服,在研究其药动、药残等基础上,探讨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肉鸡肉品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能显著提高肉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降低肉鸡的腹脂率,这可能跟之前试验结果“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一定剂量范围内连续使用对鸡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有关联。而用药后,胸肌和腿肌的pH值升高,可能是由于停药后替米考星在肌肉中残留较高所致。肉鸡的肉色、保水
本文通过对一例腊肠犬的病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判断其患有乳腺粘液癌。乳腺粘液癌又称乳腺粘液腺癌、粘液样癌或胶样癌。该型肿瘤在犬、猫较为少见,其突出的特征是存在大量的PAS染色阳性的粘液细物质。有时可见粘液转移到细胞间呈软骨样的物质。癌细胞胞质空泡样,多边形。根据粘液的位置,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印戒细胞型乳腺粘液癌,该型粘液样物质位于细胞内,将细胞核挤到一侧,眼观呈指环状;细胞散在分布于含有大量粘
本试验应用流式细胞术,对IBDV感染雏鸡外周血液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进行检测,观察IBDV对外周血液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7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于21日龄经点眼、滴鼻和口服接种IBDV稀释液0.5 ml/只;对照组按同样方法接种等量灭菌PBS。两组雏鸡分别饲养,于感染病毒后1、3、5、7、14、28、42天,每组随机抽取5只雏鸡,无菌采取新鲜抗凝血,
本研究以SPF雏鸡为研究对象,应用细胞培养和MTT及流式细胞检测技术,通过T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ConA)的增殖能力及其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型数量的检测,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了IBDV感染21日龄SPF雏鸡后,其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法氏囊)T细胞增殖能力和其亚型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IBDV感染21日龄SPF雏鸡后,其胸腺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于病毒感染后3~7d显著降低(P<0.05
目的:对四株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31、PM-34、PM-41、PM-45)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研究,以及该病快速诊断试剂及高效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研究和参考资料。方法:首先选择在加有5%犊牛血清的TSA上对4株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复苏、纯化培养。对纯化后的细菌做革兰氏染色,经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菌对比。将纯化后的菌株进行PCR鉴定。通过PCR